•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美國挑起貿易戰激起全球公憤,“美國第一”不會成功

2018-07-07 16:39: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
字號

  美國7月6日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輸美産品加徵25%關稅,挑起人類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激起全球公憤。多國專家學者、官員以及媒體紛紛發聲,對特朗普政府開歷史倒車的貿易政策進行譴責,對其造成的後果表示擔憂,並指出特朗普的“美國第一”的政策不會成功。

  “貿易戰影響堪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胡裏奧裏奧斯6日接受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挑起貿易戰的最終目的是將本國利益最大化,維護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以應對中國的崛起。或許幾週之後,産生的影響會擴散到萬億美元這一量級,並會造成全球貿易額6%、美國對外貿易額25%的損失,影響國際經濟和經貿關係,影響各國經濟發展,甚至造成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就是其他國家為維護自身利益可能也會跟進,拿起關稅作為保護自己的武器。他強調,這一場貿易戰的全球影響堪比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球都在焦慮。

  比利時眾議院議長西格弗裏特布拉克當天在接受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説,特朗普政府挑起貿易戰的原因是為了兌現選舉承諾,但一個經濟體向另一方加徵額外關稅的做法是違背自由貿易規則的,從中長期來看,特朗普一直堅持的“美國第一”政策不會取得成功。

  英國《金融時報》稱,英國央行行長已發出警告,一場全面的貿易戰可能會明顯拖累全球經濟增長。英國央行的模型表明,若美國與其所有貿易夥伴之間的關稅升幅達到10個百分點,僅通過貿易渠道就可能使美國産出減少2.5%,全球産出減少1%。如果全球商業信心下降,金融狀況收緊,關稅被視為永久性的,那將會導致産出損失翻倍。

  “美國受到的損害將大於中國”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指出,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和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最大,但並非只有它們。星展集團(DBS)首席經濟學家拜格表示,全面的貿易戰可能會使中美經濟體今年GDP減少0.25%,“考慮到中國增長率為6-7%,美國為2-3%,我們認為對美國的損害將大於中國”。由於全球供應鏈受到干擾,韓國、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可能都會受到影響。最終,美國消費者將需要為産品花更多錢。

  彭博社認為,如果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進口關稅原本是為了讓美國晶片公司放心的話,那麼美國政府失敗了。華盛頓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表示,半導體供應鏈的複雜性意味著美國公司的損失將超過中國同行。該協會全球政策主管吉米?古德里奇表示,隨著第二份擬議的關稅清單即將發佈——這一次晶片將佔更大比重,美國晶片製造商們的焦慮情緒正在上升。“看到美國正在對自己徵稅,毫無道理,這令人費解。”

  《新蘇黎世報》報道説,特朗普沒有通過貿易外交去開闢新的市場,卻放任華盛頓官僚主義和計劃經濟手段肆意滋生。特朗普對“夕陽工業”的偏愛,在美國不同行業間製造了緊張關係,也使經濟陷入低迷。特朗普既沒有未來規劃,也沒有企業家的狂熱。他只是在消費一部分工人的不滿情緒,並用關稅換取部分企業的效忠,他對投資基礎設施或教育這類符合公共利益的項目只字不提。美國非但沒有在進步,而是面臨退步的危險。

  “推動貿易夥伴多元化,形成貿易全球化新一輪高峰”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中心主任胡裏奧裏奧斯認為,對其他國家來説,最現實的做法就是通過推動貿易夥伴多元化,分散自身面臨的風險,尤其是鞏固對全球治理的共識,共同對抗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可以預見,無論是歐洲還是其他重要經濟體,未來都會加強同美國以外的經濟體的經貿聯繫,中國、歐洲、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多邊經貿合作將顯得更加重要。未來幾年,隨著孤立主義愈演愈烈,美國離世界經貿舞臺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而其他主要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卻因此變得更加密切,並形成貿易全球化的新一輪高峰。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天的美國,無論其美元強勢,還是高科技産業鏈,背後是有中國這個超級消費市場和勞動力大國在支撐,才成就了它“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如果它想無休止地把貿易戰打下去,就會把自己的財路斷了、財源打沒了,不慘遭失敗才怪。同樣,其貿易政策激起了全球範圍的怒火,“美國第一”最終將使美國被全世界所孤立。(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