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首席鉗工傅祥:走遍萬水千山 保障國防衛星通信安全

2018-04-12 14:01: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賈雪靜):從人煙稀少的戈壁沙漠、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到高溫潮濕的偏遠島礁,到處都留下了傅祥的足跡。今年41歲的傅祥是南京熊貓漢達科技有限公司的裝配鉗工高級技師,工作21年以來,傅祥常年奔波于全國各地,擔負著衛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站、擴容和改造工作。

  挑戰身體極限,只為肩上的責任

  建造衛星通信站的場所往往都是一些地理位置偏遠、條件艱苦地區。傅祥帶領團隊成員多次前往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區,參加衛星固定站項目的建設。在青藏高原建站時,由於高原缺氧,傅祥和隊員們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頭疼、頭暈,心慌。為了在規定期限前完成建站項目,傅祥和隊員們忍受著身體上的不適,每天都堅持加班加點地工作。

  每當遇到困難,傅祥都是跑在最前面、幹的最多的那一個。他説:“我的經驗豐富些,自然要多幹些,在外面跑的時間長遇到的艱苦條件多,相對來説身體素質強壯些。所以重活儘量自己來,讓那些高原反應嚴重的隊員做一些相對輕鬆的輔助工作。”毫無疑問,傅祥是整個團隊的主心骨,跟隨傅祥一起工作的隊員説,“看到傅師傅每次出差都搶著幹活,我們也感受到了那種敬業、專注的力量,紛紛向他學習,大家共同協作、相互扶持,很快就能完成任務。”

  對於工作隊來説,最苦最累的莫過於穿線纜,因為每個方艙到機房之間的線纜都是通過地溝連接的,地溝裏又窄又暗,只能趴著前進。時值隆冬季節,室外的溫度已經降至零下十幾度,不時還有大雪來臨,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傅祥和團隊的隊員們仍然一直堅持工作。

  而到島礁建設衛星站時,又是另外一番艱苦經歷。傅祥回憶説:“到某島礁建設衛星站時,島上工作時溫度高達四五十度,紫外線還特別強,剛開始時皮膚又紅又痛,幾天后就開始脫皮。但是想想常年生活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為國防事業貢獻的人們,我們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保障國防衛星通信安全就是我們最有成就感的事。”

  有一次島礁衛星通信設備出現故障,島上通信全部癱瘓。傅祥和隊員們火速前往,由於海浪很大,船隻晃動很厲害,很多隊員都出現暈船嘔吐,暈船嚴重時隊員們連膽汁都快吐出來了。為了減輕嘔吐症狀隊員們有時一天粒米不進。經歷一番煎熬後傅祥和隊員們抵達目的地,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快速完成了搶修任務。

  機動靈活,各種突發疑難問題迎刃而解

  每一次建站面臨的都是完全不同的情況,現場架設安裝設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比如材料和工具不足、場地限制、高溫高濕腐蝕天線材料等等。傅祥説:“出去次數多了,經驗多了以後,每次出去前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提前設想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不打無準備之仗。但是即使準備再充分,現場還是會有各種狀況不斷發生,只能夠隨機應變。”

  傅祥曾經帶領團隊多次遠赴某島礁作業。他改進材料和結構,使新型衛星天線設備適應了高溫、高濕、高鹽腐蝕等惡劣環境。

  2014年7月,傅祥參與了某省新型衛星項目。由於地理條件的特殊性,在實際建造中受到場地限制,設備無法正常安裝。傅祥通過仔細的觀察、測算,對定制機櫃的內部結構進行改造,解決了設備安裝的工藝難題,保證了整套衛星系統的建設。

  傅祥的徒弟樊璐説:“我最佩服的就是師傅遇到問題時機動靈活的處理能力。有時候我們自己在外面建站,遇到困難也會打電話向師傅請教,他會詳細地詢問現場情況,而且總能支上招。”

  精心鑽研、自主創新

  傅祥喜歡思考和鑽研,在實際的工作中經常思考怎樣讓操作更簡單省力。與傅祥共事十多年的同事郭躍説:“傅祥不僅能吃苦、腦子活,而且知識技術都很紮實,研發了很多新的技術發明。”

  匯流環是船載衛星天線上的重要組成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經常會受到供應商的掣肘,嚴重影響企業科研生産任務的完成。為了克服這一瓶頸,傅祥帶領團隊成員,進行了多次實驗。傅祥説:“每一次實驗失敗,我都不會氣餒。因為我們有信心通過努力破解難題。面對實驗失敗,我們做得更多的是總結經驗,改進工藝。”

  經過了三個多月的刻苦攻關,終於開發出了新型匯流環。這種新型匯流環滿足産品的各項性能指標要求,替代了進口産品,當年就為公司節約成本200多萬元,並且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打破了國外産品的壟斷。

  類似的新發明還有很多,而一切都得益於傅祥的那股“鑽”勁兒。例如他設計出的可調節的工字型安裝支架,不僅解決了安裝的工藝難題,而且操作起來十分簡潔方便。

  秉承工匠精神,致力技藝傳承

  傅祥認為,工匠精神是一種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産品和服務追求完美的價值取向;工匠要具備專注、堅守、耐心、淡然、創新以及不斷突破自我等優良品質。工匠精神需要實踐,但更需要是傳承。

  傅祥回憶起自己的師傅時説,“我每次教徒弟時都會想起師傅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胡維寧當年對我的教導。他傳承給我的不僅是專業的知識技能,更是為人處事的態度。師傅鉗工技藝超群,為人和藹可親,在工作中他是我們的指導老師,在生活中他又像一位慈祥的父親,我也想做一個像師傅一樣的人。”

  近年來,傅祥所在公司招收了十余名新進大學生,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是關鍵。傅祥主動承擔起指導老師的工作,把自己的技能和經驗深入淺出的傳授給他們,特別是在産品安裝工藝方面。他説:“每一步我都給他們做詳細的分析和講解。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他們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就掌握了基本綜合技能,並轉戰南北,配合完成了公司多個重點項目。”

  傅祥説:“以後我將繼續提高鉗工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再接再厲,帶出一批批徒弟、團隊,弘揚工匠精神,為國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