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習近平對臺工作思想開創兩岸關係發展新局(上)
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産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制勝法寶。在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問題上,中國共産黨因應臺海形勢的變化和大陸自身戰略的調整,創新國家統一理論,指導和引領國家統一方向。通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思想的軌跡,創新是一以貫之的工作精神,滲透到國家統一理論、對臺決策思維、對臺工作理念等各個方面。
10月18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十九大報告中的對臺內容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要求,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做好新時期對臺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融合發展”理念,開創兩岸關係發展新局
1987年兩岸關係“解凍”以來,交流、合作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主流。但是,兩岸交流合作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014年臺灣內部發生的“反服貿”等社會運動再次證明,單純的交流發展固然可以增進兩岸民眾的了解與情誼,但缺乏共同利益維繫的情誼仍顯脆弱。
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適時提出“融合發展”理念,開創兩岸關係發展新局。2015年5月4日,習近平在會見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指出:“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初步提出了兩岸利益融合的理念,為兩岸融合發展理論體系的構建奠定了思想基礎。2016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站在兩岸命運共同體構建高度對“兩岸融合”理念進行了進一步的論述。他指出:“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會面時又對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進行了深刻闡述,基本形成了“兩岸融合發展”思路。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重大政策舉措,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思想,例如,報告中指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筆者認為,“融合發展”所增進的是兩岸雙方共同的利益。進一步解讀,融合發展所要打造的兩岸利益關係是“我的裏有你的,你的裏也有我的”。“融合發展”理念消弭了將兩岸關係表述為你我關係從而突出差異、彰顯分歧的消極影響,從而成為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和實現“兩岸心靈契合”的重要支撐,也因此實現了對國家統一路徑和方式的創新。
創造性地拓展爭取臺灣民心平臺,開創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的良好局面
島內年輕世代既承載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和希望,也因“臺獨”政治勢力的“去中國化”教育,從而導致部分人形成了扭曲的國家認同。加之臺灣經濟發展不景氣,就業市場狹小,限制了島內青年的發展空間,使很多島內青年陷入焦慮和徬徨之中。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經濟社會實力快速提升,充滿了就業創業的生機和機會。在島內政治經濟陷入混亂,青年薪資低下、思想迷茫、認同錯亂的情勢下,大陸以改革開放的成果為臺灣青年提供機遇和舞臺,臺灣青年將職業規劃、人生發展轉換到大陸,以點帶面,他們的事業發展、人生規劃就會與大陸市場、大陸社會緊密結合,從而在與大陸同齡人“同呼吸,共命運”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國家認同。習近平指出,“兩岸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兩岸關係的未來。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他們多來往、多交流,感悟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以後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近幾年,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熱潮蔚然興起,據初步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在大陸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已有6000名,大陸為臺灣青年設立的包括“青創基地”在內的就業創業平臺達到51個。可以預見,在上述臺灣青年就業創業示範效應下,島內年輕世代赴大陸就業創業將會呈“井噴”式增長。
此外,在臺灣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及RCEP等方面,習近平表示,“在臺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問題上,兩岸可以加強研究、務實探討,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作出妥善安排。”在大陸發佈的關於“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計劃文件中,明確提出將對臺灣參與進行合理安排。上述表態和部署,為臺灣預留了參與空間和發展機會。(作者 劉澈元 廣西師範大學桂臺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