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鐘厚濤:“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情、理、法

2017-11-22 09: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一家親”理念是習近平對臺工作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陸幾代領導集體長期對臺政策思想的承繼和發展,是一個同時融合了“情、理、法”三位一體的重要理論創新,對於推動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親情、同胞情、民族情,情情感動人心

  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歷次重要涉臺講話,可以發現貫穿其講話的主線都是一個“情”字。“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提出,更是如此,充滿著濃郁的親情、同胞情和民族情。

  首先是水乳交融的濃濃親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兩岸本來就是血脈相連、水乳交融的一家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係、情之相融,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把兩岸同胞給人為割裂開來。顯然,“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提出,是對兩岸現實的一種客觀表述,這既根植于兩岸同胞共同的血脈傳承,也紮根于彼此相通的歷史文化。

  無論是幾百年前跨越“黑水溝”到臺灣“討生活”,還是幾十年前因為特殊歷史原因遷徙到臺灣,廣大臺灣同胞都是大陸同胞的骨肉天親,都是打斷骨頭筋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這種骨肉之情是與生俱來的,是渾然天成的,也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將之磨滅的。在過往的歷史風雲中,無論兩岸關係如何起起伏伏,但兩岸同胞對於親情的渴望卻從未中斷,兩岸同胞對於團圓的嚮往也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原動力之一,並直接催生促成了30年前兩岸交流的正式開啟。

  其次是休戚與共的熾熱同胞情。兩岸同胞並非島內某些別有用心的政治人物所虛構出來的“遠親”或是“近鄰”關係,而是都是流著相同血液、都是炎黃子孫的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大陸對於臺灣同胞的歷史遭遇向來感同身受。習近平總書記也一直念茲在茲,記在心頭,多次深情地表示,臺灣同胞因為特殊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産生了特定的心態,大陸對此充分理解,完全可以感受到臺灣同胞的心情。

  對於如何化解臺灣同胞因為歷史原因造成的特殊心結,習近平總書記也開出了自己的“靈丹妙方”,那就是以“兩岸一家親”的親情去換位思考,耐心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痛,以同理心去感受臺灣同胞的歷史境遇,以包容心去化解臺灣同胞的心靈隔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熨平心裏創傷需要親情,解決現實問題需要真情,我們有耐心,但更有信心。親情不僅能療傷止痛,化解心結,而且能實現心靈契合。顯然,“兩岸一家親”不僅是對兩岸同胞關係的客觀描述,它同樣也是化解臺灣同胞心理悲情和認同錯位的一劑良方。既然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一家人,彼此就不會有解不開的心結。

  再次是共圓中國夢的民族情。兩岸雖然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但兩岸同胞的命運卻始終是緊密相連。過往數百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民族強盛,兩岸同胞則會共用盛世之福;反之,民族若是羸弱,兩岸同胞也必然會遭受災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一幾代人的夙願。

  在這一偉大進程中,臺灣同胞自然不能缺席。實現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心願,需要兩岸同胞攜手並進,精誠合作。未來兩岸同胞需要在“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指引下,相互扶持,不分你我,共同參與到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來。

  以“一中原則”作為義理根基

  “兩岸一家親”理念既是對兩岸同胞親情的一種殷切呼喚,也是對兩岸同胞彼此關係性質的一種政治定位,它的核心要義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或者説,在兩岸關係語境下,習近平所説的“兩岸一家親”其實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代名詞。只有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根本前提下,“兩岸一家親”才能有其得以成立的基礎和空間。如果脫離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基本事實,那麼“兩岸一家親”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由於各種錯綜複雜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疊加效應,兩岸至今沒有實現統一,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同屬一個民族的客觀現實,卻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也不可能發生任何變化。兩岸在主權和領土上的一體地位從未發生過改變,未來兩岸之間的統一不會是主權和領土的再造,而是兩岸政治對立的現狀被徹底終結。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根本前提下,中國大陸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從未忘卻過近在咫尺卻又看似“遠在天涯”的廣大臺灣同胞,一直心繫於此,不斷為增進兩岸民眾交流,增加廣大臺灣同胞福祉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為打破兩岸封閉隔絕的冰冷狀態,早在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向臺灣當局隔空喊話,呼籲兩岸通過商談儘快結束敵對狀態,儘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資訊。此後,中國大陸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堅定不移地將強化兩岸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作為對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們的政策感召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1987年兩岸緊閉38年之久的大門終於被緩緩打開,此後兩岸各項交流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兩岸政治、經濟、文化、人員往來等各個領域都屢屢打破歷史記錄,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描繪了一道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兩岸交流30年的歷史經驗證明,“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兩岸一家親”理念能否落地生根的根基。沒有“一中原則”這一定海神針來穩定大局,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兩岸一家親”理念的落實也將遭遇嚴峻考驗。

  歷史同樣證明,“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全面落實既是紮根于“一個中國原則”這一根基之上,又會進一步維護和強化島內民眾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認知。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臺灣當局由於特定的意識形態作祟,竭力通過“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等錯誤的宣傳話語來誤導臺灣同胞。而蔡英文上臺後,同樣在文化、社會等領域大肆推動“去中國化”進程,妄圖使臺灣同胞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只知有臺灣不知有中國”,進一步扭曲他們的身份認同,淡化他們的中國認知。但從島內各項民調來看,無論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等政治人物如何歇斯底里地在島內全面推行分離意識,島內民眾對於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卻從未有根本性下降,始終維持在80%到90%左右,具有高穩定結構。鐵的事實説明,中國大陸以“兩岸一家親”理念為指導,堅守不渝地推動兩岸同胞交流,既為廣大同胞的現實福祉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對他們的家國認同産生了正確的導向性作用,避免被一些錯誤的“臺獨”言論所誘導。

  以法治思維鞏固“兩岸一家親”理念

  30年來,兩岸交流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雖然歷經風風雨雨,卻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前行,這其中既與兩岸同胞的不懈努力息息相關,也與中國大陸運用法治化思維為“兩岸一家親”理念提供制度化保障密不可分。

  在兩岸經貿往來方面,為切實保護廣大臺灣同胞在大陸的合法權益,鼓勵和促進廣大臺灣工商企業和基層民眾來大陸投資興業,深度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中國大陸與時俱進地根據時代需求果斷推出了《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這也為廣大臺灣同胞特別是幾十萬台商在大陸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最為堅強的法律保障,從事務層面真正將“兩岸一家親”理念落至實處。《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的出臺,也進一步掀起了廣大臺商西進的熱情。相關數據表明,1987年至2016年,大陸方面累計批准臺灣同胞投資項目高達10萬個,實際使用臺資658.4億美元;兩岸貿易額累計達到2.2萬億美元,2014年達到歷史高點1983億美元。

  在人員交流方面,中國大陸向來鼓勵兩岸同胞自由往來,增進了解,並專門制定《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切實為兩岸同胞探親訪友、旅遊觀光,開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領域交流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保障。目前兩岸人員交流已經形成了不可逆轉的良好格局,從1987年至2016年,兩岸人員往來累計達1.2億人次,2015年達到歷史高峰985萬人次。在兩岸民眾如此密切的互動當中,廣大臺灣同胞也對“兩岸一家親”理唸有了更加切身的體會。

  在反對“臺獨”方面,中國大陸因應形勢需要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對“臺獨”分裂分子給予了當頭棒喝,也為繼續推動“兩岸一家親”理念創造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兩岸30年的交流,一路披荊斬棘,遭遇坎坎坷坷,其中最大的威脅就是“臺獨”分子的屢屢挑釁。為了進一步明晰大陸立場,挫敗“臺獨”分裂勢力的圖謀,中國大陸于2005年推出《反分裂國家法》,首次明確提出了在三種情況下大陸將使用“非和平手段”處理臺灣問題的底線。這一法律的通過,對“臺獨”勢力構成了強大的震懾效應,也進一步清除了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時曾經遭遇到的種種干擾因素。

  結語

  “兩岸一家親”理念作為習近平對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豐富,意涵深遠,兼具情、理、法三個重要維度,既有感性的呼喚,又有理性的彰明,同時還有法律的保障,三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無論是血脈相連的親情,命運與共的同胞情,還是共圓中國夢的民族情,都是“兩岸一家親”理念最為動人心弦的核心要義,極富號召力和感染力。而“兩岸一家親”理念要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就必須建立在“兩岸同屬一中”這一義理基礎之上,同時還需要運用法治思維提供制度化保障,只有如此才能夠確保“兩岸一家親”理念行穩致遠,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長遠發展。(鐘厚濤,作者係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