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臺北市長選舉或將回歸藍綠對決格局

2014-08-22 10: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大醫院醫師柯文哲參選臺北市長,以“無黨大聯盟”的身份投入選戰,並在民調上一度領先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華廣網20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研究生陳兵的文章分析臺北市長選情。文章指出,隨著選戰深入,柯文哲和綠營精心策劃的“超越藍綠”的操盤策略有崩盤的可能性,未來臺北市長選舉回歸到傳統的“藍綠對決”格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全文內容如下:

  在這次臺灣地方“七合一”選舉中,選情最特殊的無疑是臺北市。自1994年開放市長直選以來,臺北市首次出現了有可能勝選的無黨籍市長候選人。臺大醫院醫師柯文哲宣稱整合在野力量,堅持不加入民進黨,以“無黨大聯盟”的身份投入選戰,並在民調上一直領先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但隨著選戰的深入,觀察最近的選情發展,我們卻發現臺北市“藍綠對決”的氣氛漸濃,柯文哲和綠營精心策劃的“超越藍綠”的操盤策略有崩盤的可能性,未來臺北市長選舉回歸到傳統的“藍綠對決”格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首先,沈富雄退選造成“泛藍”選民提前回歸,加速了“藍綠對決”格局的顯現。同樣以無黨籍之資投入選戰的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在個人特質上與柯文哲重疊度頗高。外界原本預測,沈投入選戰會拉走部分柯文哲的選票。但實際上,沈富雄加入選戰對連勝文選情的傷害要遠大於柯文哲。沈投入選戰之前,柯連二人的民調差距在個位數,而沈加入戰局後,柯連的民調差距立刻拉大到兩位數,證明沈吸引了相當一部分對國民黨不滿的泛藍選民。8月8日,沈富雄正式宣佈退選,民調顯示柯連二人的民調差距再次縮小,具有綠營色彩的“未來事件交易所”民調甚至顯示兩人的民調差距已在2%以內。外界原本預期泛藍選民可能要等到9月候選人登記、選戰氣氛更熾烈的時候才會開始回歸,但沈的退選卻讓泛藍選民提前回流。這有助於提振藍營的選舉氣勢,對於歷次民調中不願表態的藍營選民的歸營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泛藍民眾逐漸歸攏的情況下,臺北市“藍綠對決”的氣氛無疑會越來越濃。

  其次,柯文哲的選舉團隊、路線和風格的“泛綠”色彩漸濃,無黨光環漸退。在投入選戰之初,柯文哲的競選團隊的確以具有專業素養的無黨籍人士為主,但隨著選情的膨脹和選戰規模的擴大,柯陣營嚴重缺乏具有市政經驗和選戰操盤經驗者,不得不向民進黨“借將”。民進黨人士遂大量進入柯陣營,成為選舉操盤的主力,整個選戰被打上濃重的綠營色彩。柯文哲自我標榜“超越藍綠”,卻刻意回避“統獨”這一藍綠的核心議題,實際上是不願改變“急獨”、“深綠”的死硬立場。柯陣營以臺北市長選戰不涉及兩岸問題為由,不願談“統獨”,卻屢屢以“抹紅”對手,給對手扣上“賣臺”、“親中”帽子的方式進行競選。陳昭姿近日在成立挺扁團體“一邊一國連線”時,就直言柯文哲“未因挺扁而民調落後”,暗示其不願改變挺扁的深綠立場。柯在投入選舉時即高調宣示要刷新選舉風格,“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但柯陣營在市政政策方面,卻未提出多少超越藍綠的獨到見解,反而將選戰重點放在“負面選舉”上,逐漸走向抹黑、打壓對手的綠營老路,讓媒體直言這是“史上最惡質的臺北市長選舉”。

  無論在選舉團隊、選舉路線和風格上,柯文哲都越來越綠,讓臺北選民逐漸認清柯並非“在野共主”,而是不折不扣的“泛綠共主”。無黨光環漸退,讓柯對獨立選民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促使選戰逐漸回歸到“藍綠對決”的傳統格局。柯文哲的民調雖然一直領先對手,但其支援率從未超過45%的綠營基本盤。島內學者郭正亮也指出,臺北市的選情並不熱絡,獨立選民的熱情並未被柯文哲調動起來。

  從歷次臺北市長選舉的經驗來看,藍綠在臺北市的基本盤為五五、四五開,藍營有較大優勢。只要藍營不分裂,綠營在臺北市幾無勝選可能。因此民進黨在本次選舉中才會“劍走偏鋒”,祭出“柯文哲牌”,希望操弄其無黨身份來博得一勝。但藍綠二元對立的政治格局在臺灣已成型多年,並非一個柯文哲可以輕易改變,沈富雄的退選本身即已説明瞭“第三勢力”在政壇的生存空間有限。隨著選舉的深入,柯的“綠骨”必定會愈發明顯。所以在目前態勢下,未來臺北市長選舉仍存在較大可能性回歸“藍綠對決”的傳統格局。(陳兵 作者係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研究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