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翌鵬:“九二共識”是臺灣安定和發展的“定心丸”

2012-11-20 08: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19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李翌鵬的文章,分析“九二共識”對臺灣安定與發展的影響,文章以“定心丸”做比,明確指出,“九二共識”關乎臺灣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接受“九二共識”就等於吃了“定心丸”。如果沒有了這顆“定心丸”,兩岸關係的未來將為變得不可預期,也會損及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和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這也是為什麼兩岸同胞需要共同堅持和維護“九二共識”的意義所在。

  全文摘編如下:

  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最後階段,“九二共識”成為藍綠攻防的重要議題,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馬英九在選舉中順利獲得連任,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界人士,越來越多的臺灣普通民眾認識到,“九二共識”關乎臺灣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接受“九二共識”就等於吃了“定心丸”。

  兩岸關係20多年來的發展歷史已經充分表明,兩岸關係的好壞與臺灣內部的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2005年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以來的經驗更證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分裂已經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堅持還是否認這一基礎直接關係兩岸關係是穩定還是動蕩,是緊張還是緩和,是改善還是倒退。陳水扁當政時期,兩岸關係之所以動蕩不安,數度走到危險的邊緣,與陳水扁否認“九二共識”有直接關係。2005年連戰、宋楚瑜之所以能夠訪問大陸,也在於確立了“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馬英九上臺後,兩岸兩會能夠迅速恢復協商對話,隨後進行了8輪協商,簽訂了18項協議,都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實現的。

  臺灣是一個嚴重依賴對外貿易的“淺碟性”經濟體,過去20幾年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已經使得兩岸在經濟上相互依賴的態勢越來越明顯,臺灣經濟發展與兩岸政治關係的聯動也越來越強。如果沒有“九二共識”作為互信的基礎,就不可能有兩會在2010年簽訂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如果“九二共識”再次遭到否認,兩岸關於ECFA的後續協商和落實定會遇到困難。可以説,這幾年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越來越顯示出“九二共識”的重要意義。

  第一,堅持“九二共識”為臺灣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任何投資都要規避風險,兩岸關係動蕩不安會讓臺灣的投資環境惡化,增加企業的風險,影響到企業的經營和佈局,進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陳水扁當政時期,不僅臺商資本外流,外商也紛紛撤離臺灣,這都與當時的兩岸關係情勢惡化有關係。馬英九上臺後,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逐漸實現經貿關係的制度化和正常化,投資風險大大降低,不僅外商對臺灣的投資環境予以肯定,一些在大陸投資的臺商也開始出現回流,這些從長遠來看都有利於臺灣經濟發展。

  第二,堅持“九二共識”可以為臺灣創造一個龐大穩定的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陸已經成為全世界舉足輕重的消費市場,臺灣的對外貿易也無法自外于大陸的市場。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成為臺灣農産品、機電産品、機械産品等諸多産品的最大出口市場。特別是ECFA實施以來,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更為密切,臺灣開發和利用大陸的消費市場越來越便利,臺灣從兩岸經貿關係中的獲益也越來越多。

  第三,堅持“九二共識”能夠為普通民眾帶來實際的利益和希望。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不僅經貿關係取得突破性發展,兩岸之間的人員往來也更加密切,每年有近200萬的大陸民眾赴臺旅遊、觀光、就學和從事各種專業活動,給臺灣帶來了龐大商機。這種商機不僅僅局限于臺灣的大企業,更惠及臺灣的中小企業和普通民眾;不僅僅局限在旅遊觀光産業,也開始外溢到其他産業,不少民眾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讓越來越多的民眾看到了希望。

  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臺灣的主流民意,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也充分意識到“九二共識”對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對實現臺灣安全、安定、繁榮的重要意義。如果沒有了這顆“定心丸”,兩岸關係的未來將為變得不可預期,也會損及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和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這也是為什麼兩岸同胞需要共同堅持和維護“九二共識”的意義所在。(李翌鵬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博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