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文生:“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012-11-16 10: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15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的文章指出:“九二共識”的生命力在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體現了海峽兩岸求同存異的理性務實的精神,它的核心意義在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點應當為更多的臺灣民眾理解和接受。

  全文摘編如下:

  1992年兩岸兩會在香港會談中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務實理性地追求最大共識、處理政治分歧的經典性的代表作,它反映了海峽兩岸求同存異的共同意願,一方面,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另一方面,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即兩岸的“國號”衝突問題,採取了擱置爭議的方式。

  一、“九二共識”的生命力在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基礎,是大陸對臺政策的基石。沒有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成了“國與國的關係”、“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關係。這些分裂國家領土主權的兩岸政治定位不僅對於中國毫無意義,而且有害無益。這些分裂國家的主張惡化兩岸關係,危害兩岸人民的感情,中國政府或中國人民都不可能接受。因此,兩岸兩會談判及其協議、兩岸政治談判及其和平協議、兩岸交流交往及其建立互信,都必須立基在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之上。

  “九二共識”體現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就是堅持海峽兩岸在領土主權上的同一性,海峽兩岸雖然還沒有統一,但是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胡錦濤主席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週年的座談會上指出:“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

  “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得到了臺灣當局的確認。2008年9月3日,馬英九在接受墨西哥《太陽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在1992年與大陸所達成的一個共識,稱為‘九二共識’,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原則都可以接受,但對於‘一個中國’的含意,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正是由於海峽兩岸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問題上確認了“九二共識”,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才得以迅速改善,走上了和平發展、合作雙贏的正確道路。

  二、“九二共識”體現了海峽兩岸求同存異的理性務實的精神

  “九二共識”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海峽兩岸求同存異的精神。“九二共識”首先尋求了海峽兩岸均能接受的共識,而這樣的共識不僅表現在1992年兩岸香港會談臺灣方面所提出的表述方案中,而且也表現在1992年前後臺灣當局所公開發表的正式文件中。1991年臺灣當局“修憲”維持了“一個中國”的兩岸關係定位。1992年2月臺灣當局通過的《國統綱領》表明:“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乃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1992年7月臺灣當局通過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確立了“一國兩區”的兩岸關係法理架構。1992年8月1日臺灣當局就“一個中國”涵義做出的結論也表明“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臺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可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非大陸強加於臺灣的,而確實是雙方共同意志的體現。

  當然,“九二共識”也體認到了兩岸現階段所無法解決的政治分歧,即兩岸存在著兩個“國號”的分歧。由於“國號、國旗、國徽、憲法”等均帶有國家的象徵意義,在雙方尚未結束敵對狀態,雙方尚未開啟政治談判,雙方未能就“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造成實際上“國與國關係”、“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分裂事實,雙方同意暫時採取擱置爭議的方式來解決。不過,這種擱置爭議的方式似乎並未為臺灣社會所廣泛接受,李登輝此後不斷在國際上挑起爭議,直至拋出“兩國論”試圖推翻“九二共識”;陳水扁則直接否定“九二共識”,鼓吹“臺灣中國,一邊一國”,使得兩岸關係瀕臨危險的邊緣。

  三、“九二共識”的核心意義——“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應當為更多的臺灣民眾理解和接受

  近年來,兩岸關係的改善得到了廣大臺灣民眾的支援與肯定,加強了臺灣民眾對於“九二共識”的認同。許多臺灣民眾把“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掛鉤,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掛鉤。因此,堅持“九二共識”成為馬英九在2012年勝選連任的重要因素。

  然而,對於多數臺灣民眾來説,兩岸政治定位問題既敏感又複雜,多數人搞不清楚兩岸政治定位中的具體概念的內涵,他們往往依賴於臺灣媒體和臺灣輿論的第一反應來作出支援或反對的判斷。2011年8月底,臺灣TVBS的民調顯示,78%的臺灣民眾表示不知道“九二共識”的內容,只有22%表示知道;當提示“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之後,有37%表示認同,30%表示不認同,32%表示不知道。

  這説明,“九二共識”的概念雖然已經為臺灣社會所普遍週知,但是對於“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多數臺灣民眾無法準確認知。尤其是臺灣的政治象徵和政治體系長期表現出“獨立國家”的形態,使得從小生於斯長于斯、受教于斯的臺灣民眾容易形成“一邊一國”的政治認同。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於“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的宣傳,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作為“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的意義,使更多的臺灣民眾理解、支援和接受“九二共識”的核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張文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副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