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堅定維護“九二共識”的核心思想與價值

2012-11-20 08: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1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指出,要堅定維護“九二共識”的核心思想與價值。全文摘編如下:

  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推進兩岸協商過程中,就一個中國原則問題達成重要共識,即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這一重要共識的達成,排除了兩會接觸和協商以來所遇到的重要障礙,為簽署相關協議創造了政治條件,也揭開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篇章。在此後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九二共識”成為兩岸兩會協商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石。

  “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追求國家統一。正是這一共識的達成,揭開了兩會商談的歷史進程,簽署了相關協議,特別是為歷史性“汪辜會談”的舉行創造了政治條件,更為日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可以説,“九二共識”是兩岸兩會多次協商、艱苦努力達成的重要成果,來之不易,值得珍惜與維護。

  過去2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表明,“九二共識”是兩會協商、商談與互動的重要政治基礎,否認“九二共識”,就會導致兩會協商中斷,就會影響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李登輝“執政”後期,逐漸拋棄對一個中國與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主張,“臺獨”分裂思想開始萌芽,並於1999年拋出了“兩國論”,嚴重破壞了海基會與海協會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不僅導致汪道涵會長訪台計劃流産,兩會協商中斷,兩岸關係發展也受到重大衝擊。民進黨上臺後,不僅不承認“九二共識”,還否認甚至攻擊“九二共識”。尤其是陳水扁當局“執政”後期大搞“去中國化”、“臺灣正名”與“公投制憲”等“臺獨”活動,不僅兩會協商機制無法恢復與運作,兩岸關係也陷入新的對抗與危機之中,並前後延續8年之久,也導致臺灣出現“失落的8年”。

  國民黨失去政權後,權力結構進行了大改組,李登輝被趕出國民黨,連戰成為國民黨新的領導人。連戰出任黨主席後,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主張進行了新的調整,逐漸揚棄了李登輝的“臺獨”分裂路線,重新回到兩岸關係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承認“九二共識”。2005年春,連戰率團訪問大陸,開啟“和平之旅”。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謀求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就雙方關心和各自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推進兩岸關係良性健康發展”。國共“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發表,重新確立了“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也為國民黨的重新“執政”創造了政治條件。

  在2008年舉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馬英九獲勝,臺灣島內政治格局再次發生重大變化。海峽兩岸執政黨在共同承認“九二共識”這一重要政治基礎上,迅速恢復了中斷十餘年的兩會協商機制,並在短短4年多時間內,舉行了一系列事務性、經濟性會談,尤其是兩會負責人先後舉行了8次重要會談,簽署了十多項經濟、衛生、核安、海關等協議,取得了重大成果與成就。實踐證明,“九二共識”成為兩會是否能夠協商、談判與簽署協議的重要政治基礎。這正是兩岸共同維護與堅持“九二共識”的重大意義之所在。

  堅持“九二共識”的另一核心價值是反對“臺獨”,維持“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框架。

  “九二共識”作為兩會商談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逐漸得到海峽兩岸社會各界以及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與支援。然而,臺灣島內的民進黨、臺聯黨等“臺獨”分裂勢力依然否定、攻擊“九二共識”,並先後提出“九六共識”(呂秀蓮)、“零五共識”(謝長廷)、“臺灣共識”(蔡英文與蘇貞昌)等種種新共識,均旨在否定“九二共識”,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因此,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海峽兩岸需要不斷堅持與鞏固“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堅決反對與抵制否認“九二共識”的言行,堅決反對種種“臺獨”分裂主張,同一切損害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臺獨”分裂言行進行堅決鬥爭。

  另外,“九二共識”不僅僅有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而且同時強調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然而,多年來,兩岸只是簡單抽象地講“九二共識”,強調“九二共識”對一個中國原則的確認,卻忽視了“九二共識”對追求國家統一的論述。現在必須進一步明確,“九二共識”包含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謀求國家統一與反對“臺獨”等重要思想內容。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海峽兩岸需要繼續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重要政治基礎,同時需要更多地強調“九二共識”關於兩岸共同追求國家統一這一重要內容與主張,讓“九二共識”與和平統一共同成為海峽兩岸更為重要的政治共識。(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