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推進兩岸實業合作需要處理好十大關係

2012-10-29 11: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兩岸實業合作需要處理好的十大關係,全文摘編如下:

  面對內外經濟環境形勢的變化與困難,兩岸實業合作已成為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方向。推進兩岸實體經濟或實業合作,需要海峽兩岸及兩岸企業家尋找機會,把握機遇,找到更佳的合作對象與合作模式。推進兩岸實業合作,需要處理好十大關係。

  一是實業合作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實業發展與實業合作,基本上以工業尤其是製造業合作為主,不論是傳統産業,還是高科技産業,均會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實業發展與實業合作不能回避環保問題,必須建立在足夠的環保要求基礎上,綠色實業合作應成為兩岸實業合作的重要方向。

  二是政府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的關係。推動兩岸實業合作,尤其是兩岸有關部門推動多年的産業試點合作,政策導向非常重要,政策支援非常必要,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的産業技術標準合作更具有關鍵性作用,但政策引導與支援不能違背市場功能與市場機制,具體的實業或産業合作,需要由企業尋找合作對象與標的,遵循市場規律,才能找到相對較好的合作方式。

  三是代工經營與品牌經營的關係。代工經營模式是全球産業分工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與結果,並不會因企業自主品牌的經營而消失。只要有産業分工與複雜的産業鏈存在,就有代工模式的存在。不是每個企業都有原創技術,不是每個企業都是蘋果,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經營自有品牌,尤其是中小企業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建立品牌的。好的代工經營,同樣可以成功,可以做到世界級的大企業。代工做大以後,可在從事代工經營的同時,再做品牌企業。鴻海集團就是典型。

  四是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的關係。目前海峽兩岸有關産業發展政策的討論,都在強調戰略新興産業,而較忽視傳統産業的發展。其實,傳統産業有傳統産業的優勢,做好傳統産業的技術更新與升級,同樣可以做大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臺灣日前公佈的知名品牌企業中,傳統産業品牌佔了重要地位。康師傅、統一、旺旺集團便是傳統産業成功發展的典範。因此,發展實體經濟,不在於傳統産業,還是新興産業,關鍵在於科學經營。“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産業”,便是最好的詮釋。

  五是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兩岸企業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兩岸企業通過各自的資源優勢進行實業合作,不論是“強強聯合”還是“強弱聯合”,皆是建立在優勢互補基礎之上的,均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或將利益最大化,實現雙贏與共贏。兩岸企業是不同的個體,有各自的利益,在市場上又是競爭對手。在兩岸實業合作中,需要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係,也是合作雙方需要面對的挑戰。

  六是金融合作與兩岸實業合作的關係。長期以來,兩岸實業合作先行,金融合作滯後,阻礙了兩岸實業合作。如今,兩岸金融合作有了長足發展,有了制度化的保障,兩岸金融市場開放步伐擴大(但臺灣對大陸開放仍然有限),對兩岸實業合作將提供更好的條件與金融服務。臺商投資與融資有了更多的渠道,將促進臺商擴大在大陸的實業發展與實業合作。實業發展與實業合作也同時為金融業提供了更多的業務,是金融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利基。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