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兩岸實業合作的機遇與機會選擇

2012-09-20 09: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19日在南京登場,“實業合作”作為4大討論重點之一受到關注。華廣網19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指出,這顯示實業合作將成為未來兩岸積極推動的重要合作方向,對兩岸實體經濟的發展與兩岸實體經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全文摘編如下:

  日前在南京舉行的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將“實業合作”作為4大討論重點之一,顯示實業合作將成為未來兩岸積極推動的重要合作方向,對兩岸實體經濟的發展與兩岸實體經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內外經濟環境形勢的變化與困難,推進兩岸實體經濟或實業合作,需要海峽兩岸及兩岸企業家積極應對,迎接挑戰,尋找機會,把握機遇,找到更佳的合作對象與合作模式。目前推進兩岸實業合作有一些值得關注的有利條件與機遇。

  第一,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與大陸將發展實體經濟作為重要國策,為兩岸實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美國過去過度的金融投資杠桿造成了債務危機與國際金融危機,償到了大力發展虛擬經濟的苦果。於是國際金融危機後,奧巴馬提出了美國“再工業化戰略”,而且歐美發達國家更提出了“製造業回歸”的主張,採取一系列政策支援措施,顯示了發展實體經濟又重新成為振興經濟與經濟發展的關鍵之所在。同時,大陸也將發展實體經濟作為重要國策,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援。這種發展實體經濟尤其是重視製造業發展的大趨勢、大環境,為兩岸實業合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大環境,需要充分認識這一趨勢及可能帶來的合作機遇。

  第二,大陸經濟仍將維持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態勢,仍將是全球範圍內最具發展潛力與合作前景的地區。大陸的經濟規模、人口規模、建設規模及其所代表的産業或實業合作潛力是其他國家或地區所不具備的。長期而言,大陸城鎮化進程是一個長期過程,大批農業或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仍會持續進行,將是推進大陸經濟未來20年左右時間維持中高速增長的重要動能;中長期而言,“十二五”規劃與新興戰略産業的實施,將是大陸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保障;近期中央投資與金融等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舉措,則是大陸渡過目前經濟困難的重要助力。這些規劃與發展,均提供了實業發展與兩岸實業合作的巨大機會。尤其是大陸中西部與東北地區經濟資源與發展潛力,為臺商與兩岸實業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第三,大陸特殊政策支援與兩岸經濟協議的雙重保障。一方面,大陸對兩岸産業合作尤其是臺商轉型升級的重視與支援是前所未有的。從國臺辦及有關部委到臺資集中地區的地方政府,對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採取諸多優惠與支援政策,包括直接資金、金融、稅收等。尤其是大陸對兩岸經濟合作尤其是臺商提供龐大的專案融資,這在全球範圍內是非常少見的特殊政策,這將為兩岸實體經濟或實業合作提供重要的支援與保障。另一方面,近年來,海峽兩岸兩會及有關職能部門簽署了18項經濟協議,儘管不少協議不是直接的經濟合作與産業合作,但為兩岸經濟合作尤其是實業合作提供了必要條件與制度保障。尤其是兩岸銀行、保險、證券及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兩岸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合作範圍擴大,將為兩岸實業合作提供更好的金融環境與條件。

  第四,兩岸經濟發展與資源差異,為兩岸實業合作的資源有效配置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兩岸實業合作,其實就是在既有的兩岸政策之下企業對各種生産要素或資源進行有效或最佳組合與配置。實業合作的生産要素包括土地、礦産、資金、設備、人才、技術、專利、品牌、區位等,可實現很多種組合。海峽兩岸經濟發展水準差異、産業發展差異、資源供給差異,區域佈局差異等等,為兩岸企業進行各種可能與最合適的資源配置與實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可在海峽之間進行更多可行的實業合作模式。(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