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石正方:臺灣出口競爭力弱化 深化兩岸合作更顯迫切

2012-10-09 08: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兩年來,臺灣出口競爭力弱化趨勢明顯。華廣網8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石正方的文章分析弱化的原因和需要著力解決臺灣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文章指出,加快推進兩岸經濟深化合作,依託大陸市場實現産業轉型升級,解決臺灣經濟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從根本上提升臺灣出口競爭力,凸顯重要性和緊迫性。

  全文摘編如下:

  近兩年來,臺灣出口競爭力弱化趨勢明顯。根據瑞士洛桑學院(IMD)今年6月最新公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59個接受調查的主要國家與地區經濟體,2011年平均出口年增率為21.65﹪,而臺灣地區僅為12.26﹪,遠遜於韓國的19.05%,在亞洲四小龍中表現最差。臺灣作為高度外向型經濟體,出口惡化影響總體經濟表現。出口增長率從第4名下降為第54名,帶累臺灣的國際貿易排名從第5名下滑至第15名、全球競爭力排名由第6名降為第7名。今年以來,臺灣出口更現衰退,不但連續6個月負成長(1-8月平均負成長達5.6%),而且出口不景氣,帶累民間投資萎縮,民眾消費意願低迷,經濟成長缺乏動能,造成成長率大幅下降(第二季度甚至出現0.18%的負成長)。而與經濟形勢惡化相關聯的是失業率升高,加之“油電雙漲”和颱風災害影響所致的物價攀升,導致民生痛苦指數上升,8月份已高達7.82,創兩年5個月來新高。

  近年來臺灣出口衰退,固然在相當程度上與相繼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衝擊緊密相關,但究其實質,主要還是受臺灣出口産品單一化、産品自我創新含量不高的影響,反映臺灣經濟長期發展累積而成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臺灣學者潘錫堂認為,臺灣在所有主要貿易夥伴中出口衰退最為嚴重(今年上半年,包括美國、中國大陸、德國、新加坡、日本等,出口都維持正成長;韓國雖然比去年同期衰退0.8%,幅度也遠小于臺灣的5.8%),其原因首先是臺灣産業與産品競爭力的問題。臺灣向來以科技産品為出口主軸,但近年面臨美國的蘋果、韓國的三星夾擊而飽受衝擊。“臺灣發展20多年以PC為主軸的科技産業,未能與時俱進、快速調整因應,結果反映在個別企業上,是虧損增加、財報難看,進而只能減少投資;反映在總體經濟上,則是出口衰退、投資不振。”筆者認同這一觀點。事實上,長期以來,臺灣的出口産品過度集中在ICT産業,出口産品單一化特徵明顯,由於缺乏多元化發展,抗風險能力較弱;而同時因循代工生産模式、自主創新能力弱,也導致臺灣出口競爭力弱化,致使臺灣産品在面臨日、韓等同類産品競爭時倍感窘迫。

  此外,對大陸市場拓展不力,也是致使臺灣出口競爭力弱化的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臺商大陸經營多采取“兩頭在外”的模式,由此拉動的臺灣上游原物料和零組件出口大陸,為臺灣創造了巨大貿易順差,成為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然而,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環境的演變,土地及人力等生産要素成本上漲,致使大陸臺商“兩頭在外”的代工模式難以為繼,部分臺商被迫轉進大陸第三産業,或遷移到東南亞等低成本地區,從而影響到對島內原物料和零組件的需求;同時大陸自身産業升級加快,零組件本土化配套能力不斷提升,對臺灣産品造成替代性競爭。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已然對兩岸貿易産生影響。大陸學者王建民通過數據對比發現,臺灣在大陸進口市場的佔有率較十年前幾乎下降了一半(2012年上半年為6.6%,而2002上半年為12.9%),同時,兩岸貿易依存度也開始下降,認為兩岸貿易逐步進入一個新的轉折期。事實上,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大格局調整的背景下,大陸和臺灣經濟也在謀求轉型升級,與之相關聯的兩岸貿易格局調整演變是必然的趨勢。

  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要保持臺灣經濟景氣繁榮,提升出口競爭力至關重要。臺灣當局為因應出口衰退,提出諸如“龍騰計劃”、“三化策略””等出口促進策略,其著眼點不外乎加強出口拓銷、提供出口融資、廣設新興市場據點、協助産業佈局全球、加速簽訂FTA等方面,這些策略的實施,無疑對強化臺灣出口競爭力有所幫助。但筆者認為,臺灣要從根本上提升出口競爭力,則必須充分倚重兩岸經濟深化合作。

  從根本上提升臺灣出口競爭力,需要著力解決臺灣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其一,加快産業升級轉型;其二,提高自我創新能力;其三,大力拓展新市場空間,而推進兩岸深化合作是最有效的也是必由的路徑。首先,大陸經濟可望保持幾十年的中速成長,大陸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空間廣闊,為臺灣經濟依託大陸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縱深;其次,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的同步啟動為兩岸經濟互動轉型提供了良好契機,兩岸也在積極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經濟合作平臺,為兩岸深化合作“鋪路搭橋”。可以説,兩岸經濟深化合作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而當務之急,一方面是加快推進ECFA後續協商,消除兩岸貨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往來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一方面是著力推進兩岸産業深化合作,創新兩岸産業合作模式,推進兩岸企業研發合作、品牌共建、共用大陸內需市場,共用市場通路,聯合進軍國際市場等。此外,加快臺灣對大陸服務貿易出口,也是開拓大陸市場、提升臺灣出口競爭力的良好途徑。

  總之,無論從指標面觀察,還是就結構面分析,臺灣都顯現出口競爭力弱化、面臨出口衰退的挑戰。而當前形勢下,加快推進兩岸經濟深化合作,依託大陸市場實現産業轉型升級,解決臺灣經濟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從根本上提升臺灣出口競爭力,凸顯重要性和緊迫性。(石正方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