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周忠菲:從製造業合作深化兩岸關係

2012-05-03 10: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所研究員周忠菲的文章,探討從製造業合作深化兩岸關係的問題。評論指出,兩岸合作應從大處著眼,細處著手;在兩岸關係深化的過程中,擴大投資,解決動能,創造適合兩岸獨特的合作模式。

  全文摘編如下:

  就個人見解而言,目前東亞地區合作呈現“多輔多軸”、“多元交叉”各種不同架構、不同機制相互牽制的局面。面對這種局勢,兩岸關係的深化過程中,要儘量減少干擾,努力推進政策協調,走好厚植根基的第一步。

  因此,兩岸爭議較多的如“10+X”問題、臺灣的FTA戰略、大陸的全球化安全、兩岸的地區經濟與政治安全等問題,應從大處著眼,讓兩岸關係形成合力的定位。只有這樣才有足夠的空間,創造適合兩岸獨特的合作模式。

  大處著眼 細處著手

  所謂從細處著手,是指在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的深化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有效載體的強化。具體而言,就是在ECFA框架下特別重視製造業的合作,在此基礎上,探索深化兩岸關係的推動機制。

  這有3層意思:其一,製造業是兩岸經濟進入全球經濟競爭的主要部分,也是國際因素可對兩岸關係發揮積極作用的部分。從美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看,製造業生産率的比較優勢和廉價的美元,將繼續有利於美國正在積極推進的製造業轉型。從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變化對日本的影響看,加上地震災害和經濟的長期結構性問題,日本的對外出口發生了轉變。這對兩岸透過製造業合作參與全球競爭提供了機遇。

  其二,大陸正全力推動“十二五規劃”,加快內需市場的建設,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臺灣在完成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也將進入“黃金十年”的發展時期。值此關鍵10年,大陸可以擺脫過去30年製造業發展主要集中在低端的狀況,臺灣也有充沛的時間,就代工模式進行調整。

  其三,ECFA的深化將對亞洲一體化、對東亞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産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自加入WTO以來,大陸一直致力於推進“三管齊下”的經貿發展戰略,在推進多邊自由貿易合作的同時,推進區域自由貿易和雙邊自由貿易合作。現在,經過努力,兩岸以簽署ECFA為契機,開啟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穩步推進雙邊經貿關係的過程。

  擴大投資 解決動能

  在ECFA框架下,以投資與貿易自由化為動力,大陸將就引進外資和優惠臺資方面進一步放開行業領域的限制,臺灣對陸資入臺也已加快了開放步伐。在兩岸經貿關係就産業間貿易已經有多年積累的調解下,在製造業方面進行合作,顯然是增強兩岸與全球經濟聯繫最理想的橋梁。

  展望2012年,全球經濟將持續低迷。外向型經濟的臺灣和高度依賴出口增長的大陸經濟,都面臨嚴峻的挑戰。這是我們必須應對的變局。但也要看到,在全球經濟大環境轉差的同時,亞洲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卻越來越重要。

  不過,由於兩岸經濟合作起步較晚,兩岸作為一體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還不現實。就當前而言,兩岸都存在擴大投資與消費的問題。因此,最重要的,是兩岸競爭能力的培養和解決兩岸關係發展動力的問題。高瞻遠矚,把這兩個問題解決好,兩岸與世界市場的關係、兩岸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兩岸的社會和經濟進步,都有可能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機會。(周忠菲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