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鵬:海外僑胞“聚同化異”有利兩岸和平發展

2009-07-03 09:51:00
來源:
字號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助理、副教授李鵬今日在華廣網刊文表示,近日,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美國舊金山表示,希望身居海外的兩岸僑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要爭取“聚同化異”,超越分歧,避免內耗,團結互助,共創未來。王毅主任的講話立即引起了廣大海外僑胞的關注。從“求同存異”到“聚同化異”,對身居海外的兩岸僑胞化解心結,共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華僑身居海外、情係桑梓,在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同時,非常關心祖國的建設發展,關心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關心臺灣問題的解決,希望能夠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追求國家統一的事業中發揮作用,做出自己的貢獻。但是,由於眾所週知的歷史原因,兩岸之間的意識形態矛盾和政治對立,也延伸到海外僑胞之間。也發生過互不往來、分化拆臺、甚至是短兵相接、勢不兩立的情況。但政治分歧並沒有影響到絕大多數海外僑胞在反對“臺獨”、追求統一問題上的堅定立場。

  在陳水扁和民進黨當政時期,在臺灣島內不遺餘力地進行“臺獨”分裂活動,在海外僑界也刻意將海外僑胞分為“華僑”和“臺僑”,將“僑民”分為三等:第一等是拿“中華民國護照”、從臺灣走出去的“新臺灣人”;第二等是曾在臺灣讀過書的“僑生”,第三等是“老僑”,即1949年以前移居海外的華人及親屬等。民進黨當局的“臺獨”行徑遭到了海外僑胞的廣泛反對,不同背景的海外僑胞共同對陳水扁的“臺獨”行徑進行公開譴責和揭露,越來越多的僑胞參加到“反獨促統”的行列中來,越來越多的僑胞對祖國大陸改善兩岸關係的善意和誠意表示理解,對大陸的對臺政策表示讚賞和支援。可以説,在陳水扁進行“臺獨”分裂活動時期,兩岸僑胞在某些方面已經做到了“求同存異”,他們暫時擱置了政治上的對立和堅持,在共同反對“臺獨”的問題上走到了一起。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兩岸在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交流交往越來越密切,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也初步建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著良好的局面。對這一情景,在海外的兩岸僑胞是看在眼裏,喜在心間。雖然他們有些人人的內心深處還有著歷史遺留的政治情感和堅持,但早已不是那種“互不相讓”的對立,而更多的是對兩岸關係良性發展感到振奮,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感到鼓舞。

  王毅“聚同化異”的提法,正好説到這些僑胞的心坎裏。無論是身居海外的華僑,還是身居大陸或臺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這是所有中華兒女都應凝聚的“大同”。至於歷史遺留的政治心結和歧見,都可以通過溝通和了解,通過兩岸僑胞的不懈努力,來得以化解。特別是在兩岸關係重大改善本身,就為兩岸僑胞的“化異”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和條件。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離不開兩岸僑胞的關心和支援,兩岸僑胞只有“聚同化異”,精誠合作、加強溝通,才能夠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