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靜:兩岸錢潮滾滾 誰也擋不住

時間:2009-07-02 14:02   來源:台灣網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的馬淑靜今日在華夏經緯刊文表示,臺當局宣佈了幾項重大經濟決策,開放製造業、服務業與公共建設總共一百多項陸資來臺投資,臺“經濟部政務次長”鄧振中表示,開放産業採正面表列方式,分階段開放。第一階段共開放製造業64項、服務業25項,以及公共建設11項産業陸資企業來臺投資。其中,製造業部分,納入搭橋項目如汽車業等重點項目,以上下游産業鏈完整,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紡織、塑橡膠製品等項目為主。晶圓、面板、中草藥、電信業等,不在第一階段開放之列。同時也暫不開放陸資企業來臺開發房地産業。

  當然,民進黨人又高聲反對。前“立委”林濁水以香港為例,大陸資金進入股市後,全面掌控香港企業的政治傾向,如北京方面用同樣的方式影響臺灣,“臺灣安全”怎麼辦?他們的政治意圖相當清楚。前“立委”洪奇昌説,過去當局引進外資,以相當審慎的態度進行控管,避免外資快速進出影響臺灣的匯率和資本市場。現在開放陸資,竟然沒有任何協議和管制辦法,會嚴重衝擊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立委”葉宜津認為,臺灣不缺乏資金,反而是資金過剩,歡迎先進地區的廠商來臺投資,以引進技術及經營方式,讓臺灣打入國際市場。大陸的産業技術不如臺灣,陸資來臺是想取得臺灣的技術,透過資金進出干擾臺股,臺灣沒有任何好處。

  文章説,林濁水以香港做例子,因為有陸資參與,影響到候選人募款。林先生直截了當,一心只挂記下次競選的募款問題,不改短線操作風格,但是臺灣企業有誰來投資呢?洪奇昌指過去當局(扁執政時期)控管外資快速進出,保護了臺灣的匯率和資本市場。這話過於顛倒黑白,陳水扁下令開放外資進入臺灣股市,此後加權指數每日被外資法人操弄,大批臺灣散戶被套牢,苦不堪言。已輪不到陸資來干擾資本市場了,臺灣的經濟要走向國際化,必須及早健全金融體制,拿出政策來面對這種風險。民進黨一心防堵大陸資金,並不曾管控過任何外資。葉宜津居然以為臺灣的資金過盛,可是為什麼多年來外資、內資沒有意願投資臺灣,就算臺灣的資金滿街走,都是過路財神。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個個自身難保,不會投資臺灣。去除不合理的限制,吸引陸資來臺,為臺灣經濟帶來生命力,就屬萬幸。

  另一項重要的政策:即日起,民眾或企業匯款到大陸,不限接濟或捐贈親友等項目,當局沒説不行就代表可以,匯款幾乎不設限。銀行業估計兩岸今年匯款金額可望上探新台幣15兆元。“金管會”統計,兩岸匯款(匯出加匯入)去年首次突破新台幣10兆元,過去四年來,平均每年成長率為34%。大型匯銀主管預估,匯出匯款大幅鬆綁後,今年可望較去年增長50%以上,已經比臺灣一年的GDP還要多。但是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沒簽訂前,銀行處理兩岸匯款時,只能透過美元結算交割,在無法直接以人民幣匯款下,一年幾百億元的匯兌風險仍須由兩岸人民自行承受。銀行局官員説,除未經許可的直接投資、有價證券投資匯款,及其他未經法令許可的匯款之外,其餘不問用途都開放可以匯款到大陸,但須受自然人每人每年累積結匯最高五百萬美元的限制。

  為配合開放陸資來臺,持有臺灣居留證的大陸籍人士可以辦理新台幣與外幣融資。臺灣有19萬名大陸籍人士,在享有金融權利上不再是“次等居民”了,實在令人浩嘆不已。即日起,如有資金週轉需求,可以向境臺灣境內的銀行辦理現金卡、信用卡、信用貸款、預借現金等。持有臺灣居留證的大陸籍人士,也可以辦理新台幣及外幣融資。另外,在臺無住所的大陸籍人士,只要取得許可,即可向銀行辦理貸款、成數最高五成的不動産擔保融資。

  文章最後感慨,真的是兩岸“錢潮”滾滾,誰也擋不住。這一系列遲來的政策放寬,確實為臺商和臺灣的大陸籍居民,減少許多麻煩和痛苦。終於在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小步。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