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朝勝:民進黨全勝,各項考驗才開始

2016-01-18 13: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二合一選舉”結果1月16日晚揭曉,“總統”部分,蔡英文以688萬票領先朱立倫約300萬票的巨大優勢當選;“立委”部分,民進黨首次單獨獲得過半席次。國民黨的慘敗程度雖超乎外界預期但也在情理之中,而民進黨雖大獲全勝,各項考驗卻才真正開始。

  一、國民黨慘敗完全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此次大選過程所體現的“失衡、失焦、失溫、失真”等諸多特徵便早已透露國民黨慘敗的跡象。

  所謂“失衡”,即本次選舉完全是場不均衡、不對稱的選舉。蔡英文為此次選舉早已準備七八年,包括派系整合、組織動員、政策文宣、選戰策略等都早已部署停當,黨內與支援者都上下一心。反觀朱立倫,選前3個月才倉促開工,內部整合、組織動員、政策文宣與選戰策略等基本功課都來不及完成,長期內耗的舊仇加上“換柱”的新恨,也讓國民黨不可能真正整合,黨內普遍缺乏鬥志。

  所謂“失焦”,即本次選舉缺乏議題交集。蔡英文為保住優勢,一直避免與國民黨發生論戰,即使國民黨在敏感重要的兩岸議題上發起一波波攻勢,蔡都能閃就閃、能避就避。在經濟議題上,雖然藍綠都各提主張,但“換人做做看”的心理早已讓很多人根本沒心思去傾聽品味。

  所謂“失溫”,即本次選舉的選情冷,支援者缺乏激情。與以往相比,本次選舉不但很難看到支援者的狂熱,就連參選者本人多數時間也是不溫不火。當然,這並非完全是選民漸趨理性的結果,而是藍綠不同心態體現。綠營支援者認為勝券在握,希望穩定,不願刺激對方;藍營支援者不少認為反正要輸,何必湊熱鬧,這種心理讓他們最終沒有走進投票所,終令此次投票率跌破7成。

  所謂“失真”,即本次選舉脫離了“選賢舉能”的真諦。民進黨的成功不是建立在自身素質提升基礎上,而是靠國民黨的失誤。蔡英文大勝也非她比朱立倫更優秀。二人相較,雖然雙方都是洋博士,都有“立委”、“行政院副院長”、黨主席等資歷,但朱比蔡多了桃園、新北執政的地方經驗。從臺首次“總統直選”開始,沒有地方執政經驗是很難想像的。況且,5年前朱還在新北市長選舉中打敗蔡英文。

  二、蔡英文的挑戰才真正開始

  民進黨在8年後贏回政權,並首次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全面執政”。然而,民進黨蔡英文的挑戰才真正開始。

  首先是如何處理兩岸關係。長期以來,大家對蔡英文最不放心的就是兩岸關係。現在,蔡英文雖因馬英九政績不佳惹民怨而成功擺脫“最後一里路”魔咒,但問題只是僥倖回避而沒有真正解決。由於兩岸關係早已深入影響到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各個領域,選後大陸也已明確表態,對臺政策是長期一貫始終如一的,對“九二共識”立場堅如磐石。對此,蔡英文選後雖已承諾建立可持續的兩岸關係,但依然未就“九二共識”等實質性問題明確表態。執政與在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身份,不可能繼續回避。屆時,蔡究竟有何本領保證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最讓人拭目以待。

  其次是如何處理經濟民生議題。國民黨再次失去政權的主因是經濟民生不佳,但島內經濟民生不佳並非馬英九執政時期造成,而是臺灣自身經濟結構及發展慣性的結果,並與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密切相關。臺灣經濟的內外環境非短期內所能改善,在此情況下,蔡英文能有什麼獨到方法給臺灣經濟找到新出路,“點亮臺灣”。如果蔡當選後果真試圖採取“通過世界走向中國”的路徑,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兩岸經貿互動關係,臺灣經濟到底可否就此走出一條新路,還是會因此兩頭落空?

  再次是如何實現公平正義。民進黨經常批評國民黨,也最能蠱惑中間選民、“首投族”打的就是“公平正義”旗號。然而,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年國民黨也不是不知道這些問題,但具體解決時常常“順了姑意違了嫂意”。難道蔡英文已經找到比國民黨更高明的方法,一上臺就立即著手重新處理扁案等大案、大舉調整勞資關係和工資報酬方案、立即實現南北平衡和教育資源均衡?答案顯然是做不到的。

  最後是如何快速實現民進黨的角色轉變。此次選舉已讓民進黨實現夢寐以求的“完全執政”,全面執政當然就應全面負責。然而,民進黨長期習慣做反對黨,即使陳水扁執政時也常常以反對黨之姿經常鬧事。現在形勢一夕劇變,民進黨真的已做好“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思想準備、人才準備、政策準備、角色準備嗎?現在,臺灣民眾對執政的要求已越來越嚴,已很難接受“新手上路”的説辭。稍有不慎,選民給蔡英文的“蜜月期”就會很快結束。

  總之,授權越多,責任越大。如果蔡英文不能立即著手解決所面臨的系列問題,選民給她的觀察期就不會太長。民進黨可以再次下臺,但臺灣同胞的機會經不起繼續浪費。還是請民進黨與蔡英文好自為之吧。(作者:黨朝勝,係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