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柯文哲參加“雙城論壇”具有積極意義

2019-07-05 10: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前往上海,參加了7月4日至5日2019上海臺北雙城論壇。柯文哲這次前往上海參加“雙城論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首先,柯文哲參加這次論壇,不僅能為上海、臺北等城市探討未來的發展模式提供有價值的建設性意見;而且能夠透過聽取與會者的意見與建議,充實、調整、優化自己的臺北市政建設發展思維,使自己的城市建設發展思路更開闊、規劃更科學、舉措更得當、效果更明顯,助推臺北市未來發展更快更好。

  柯文哲出席的2019上海——臺灣雙城論壇,議題鎖定在經貿、創新、産業交流,並以“創新、合作、未來”為主題,向下延伸出“生物科技産業交流分論壇”、“醫學科技發展分論壇”、“文化分論壇”、“青創與智慧城市分論壇”四個論壇,分別探討城市未來的發展模式。

  兩岸舉辦這次雙城論壇,有利於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在臺灣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呈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局面。但是,民進黨蔡英文上臺之後,由於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極力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去中國化”路線,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

  柯文哲在“行前聲明”中説:“目前有200萬台灣人在大陸,其中70萬居住在上海,而在臺灣陸配也有38萬人,去年大陸來臺的旅客有270萬人次,兩岸在經貿上更是密切,去年臺灣對大陸的出超就高達830億美元。”他講這一席話,就是要告訴臺灣各界人士,兩岸人員往來頻繁,高度融合,大陸是臺灣的後盾、機遇、出路、希望,臺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臺灣的發展需要大陸,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這將提高臺灣民眾對穩定和發展兩岸關係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認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自覺性。

  柯文哲在“行前聲明”中還指出:“在(兩岸)如此緊密互動的狀態下,雙方應有正式的溝通管道,才能在有問題的時候,可以當面直接討論並解決。”“有交流才有善意,有善意才能去化解僵局。”這將提高臺灣民眾對兩岸交流的關注度,增強他們對化解兩岸僵局、推動兩岸交流、爭取自身福祉的信心和緊迫感,從而積極投身到探討化解兩岸政治僵局、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討論中來,為兩岸和平發展貢獻應有的智慧和力量。(

  民進黨近來針對其“執政”成績乏善、民怨四起的狀況,確定以所謂“抗中保臺”為2020“大選”政策主軸,主導修訂“國安”三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主要包括:“國家安全法”中針對退休軍公教人員若判定為“共諜”剝奪或追討終身俸;“刑法”中指大陸及港澳地區人士適用外患罪;“機密保護法”延長涉案人員出境管制時間和提高處罰額度;“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除兩岸政治協議應經“國會”雙審與人民“公投”,“中資”未經許可在臺投資最重罰新台幣2500萬元外,還嚴格規定退休將領、退休高官赴大陸行為終身管制,不得參加大陸政治活動,以所謂“國安”名義,大幅緊縮兩岸互動空間與關係。

  臺灣方面還對長期主張和支援兩岸統一的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隔三差五予以處罰,3月以她言論“過分親中”為理由,向她開具罰單;6月以她主張“一國兩制”和“和平統一”,強行停播她主持的節目《夜問大權》。日前,民進黨當局“經濟部”投審會駁回高達新台幣600億元的臺北雙子星投資案,駁回的理由是:因認定投資人與中國大陸市場淵源及關聯極深,易受大陸政策影響,外國人投資條例第7條認定對“國家安全”有不利影響。柯文哲要赴大陸參加雙城論壇,蔡英文7月2日上午在桃園受訪表示,任何政治人物,尤其是民選首長,進行兩岸交流的時候,要有共同的信念與原則,希望可以守護我們的“主權”,守護我們“國家”的尊嚴,這是最重要的。

  可以説,民進黨實施的專制威權“綠色恐怖”,愈演愈烈,隨時都有可能對主張、支援、參與兩岸交流的柯文哲等臺灣人士進行抹黑、抹紅乃至處罰。柯文哲前往上海參加“雙城論壇”,有可能遭到民進黨的抹黑、抹紅乃至處罰,但仍然堅持參加,足見他具有為臺北市民乃至臺灣民眾謀福祉,敢於冒著被民進黨抹黑、抹紅乃至處罰的政治擔當。此舉也會引起更多臺灣民眾對民進黨將2020“大選”主軸定調為“抗中保臺”的質疑與不滿,進一步認識到民進黨所謂“抗中”不過是手段,“保臺”不過是幌子,“騙選票”才是目的的卑鄙醜陋伎倆,使其操弄“恐中”、“仇中”、“反中”議題難以奏效,甚至適得其反。(台灣網網友:張良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