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鄉村振興戰略要激活“高校”這一要素

2019-07-02 14: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教育部“落實全教會奮進迎華誕”暨“1+1”系列活動發佈會今日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舉行,相關負責人詳細解讀《行動計劃》並介紹了高校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有關工作開展情況。(人民網,6月12日)

  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是推動高校加快構建服務支撐鄉村振興科技創新體系的指導性文件,有利於探索新時代農科人才培養新模式,有利於培養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優秀‘三農’人才,更有利於推動高校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要激活“高校”這一要素,尤其是農業方面的高校,把大學生作為農業高素質人力資本的重要來源,把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作為農業産業增值的重要手段,助力打造新産業、發展新業態,展現在鄉村振興中的“高校力量”。

  要培養服務基層農業高校人才。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人,核心在人才,需要人才引領、人才驅動、人才支撐。當前,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人才振興存在著高校畢業生不願返鄉、優秀青壯年大量外流,人才短缺等問題。因此,必須大量培養服務基層農業高校人才,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重大需求,推進産教融合,通過人才需求發佈、政策支援、環境營造等,逐漸為農業高校人才走訪基層工作創造優厚條件,讓更多農業高校的大學生走訪基層鍛鍊,不斷壯大高素質鄉村建設隊伍。

  要轉化農業高校科研創新成果。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涉及面廣、環節複雜、風險較大的系統工程。可以通過構建政府推動,大學為依託,基層農技力量為骨幹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優化産學研課程,建立産業試驗示範站、示範基地或者科技示範園,加快推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同時,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應該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相關學科投入,獲取更多的科研創新成果,從而更好地轉化農業高校科研創新成果。

  要建立農業高校的協同創新平臺。建立農業高校的協同創新平臺是鄉村振興服務新模式。要以高校為陣地,共同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設立以“科技小院”為依託的特色農技推廣和服務網路與“三農”零距離接觸,採用面對面講課、田間觀摩、科技長廊等多種方式,將這一産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建設成為人才培養、知識生産、實踐創新的網路和智庫平臺。(台灣網網友:甜甜)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