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謝絕捐助”看政府政績觀

時間:2013-01-22 14:09   來源:台灣網

  近日,“最冷寒冬”裏廣西山區學生穿涼鞋睡涼蓆的消息,引發各方關注。不少愛心人士捐資捐物,豈料此前聲稱沒物資來源的當地政府部門,卻拒絕設立物資接收賬戶,並叫停愛心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災區”帽子。(1月20日 《新華每日電訊》)

  今年冬天,大部分地區出現了極寒天氣,這對於普通民眾來説無疑是一個“南方人寒顫、北方人哆嗦”的季節。現在的生活水準好了,大部分民眾還是不至於挨餓受凍,但是身處廣西山區的學生們來説,在這個難熬的季節裏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一雙棉鞋、一床被褥。

  好在,社會各方的愛心人士送來了溫暖,可當地政府“謝絕捐助”的姿態冷給這些“熱心”潑上了冷水,如斯做法説的好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説的不好聽則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但不管怎麼説,明擺著的事實是:當地的生活水準還不能夠達到讓每一位民眾都吃飽睡暖的標準,而政府部門也無力迅速改善這樣的生活現狀。最好最快的方式是接受外界的幫助,挨過這個冬季再説。愛心人士捐助的對像是這些衣不能裹腹孩子,政府部門按道理來説只是轉机方,是沒有資格決定物資的去留。但卻因為怕傷“政績面子”而忽視百姓冷暖,這等同於剝奪了他人接受幫助的權利。

  在某些所謂的“父母官”看來,接受捐助便意味著與“災區”掛鉤,“災區”的標簽是形象的誤點,是執政能力的否定,這有礙于個人前途的長遠發展。所以,當個人利益淩駕於群眾利益之上時,別人的死活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這樣的官員就算能夠一時得志,也走不了長遠。百姓的要求無非是能有一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政府,能夠為民執政的機構。黨的幹部既然為官一任,就應造福一方,將群眾冷暖疾苦裝於心中、刻于腦海,為群眾圖實利、解實困。如此,方能真正受到群眾愛戴和敬仰。

  百姓過的安穩,才是政府最大的自豪。那樣的面子才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否則,將得到的是民眾比這數九寒天更冷的心。(台灣網網友 肖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