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吳阿婆捐款救人彰顯平民慈善

時間:2011-02-28 15:12   來源:台灣網

  日前,東方網首發報道了退伍戰士萬陽身患“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其母為籌措醫藥費欲上街乞討。報道發表之後,不少網友撥打東方網新聞熱線(60850333),希望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助萬陽渡過難關。今天一早,77歲的吳阿婆一路輾轉近5個小時趕到醫院,給萬陽捐了600塊錢。此外,長海醫院也幫萬陽開了銀行賬戶,以方便熱心市民捐款。(2月21日東方網)

  吳阿婆好樣的,我挺你!一大早,77的吳阿婆帶著有關萬陽的報道,5點不到就從家裏出發,于7點多趕到萬陽原本就醫的同濟醫院;撲空之後,吳阿婆又一路問過去,輾轉了近3個小時,才找到已轉院至長海醫院的萬陽。見面之後,吳阿婆從懷裏掏出600塊錢交給萬陽,並鼓勵他:“你是好樣的,一定能好,我相信你!”。這位以慈善為樂、以助人為樂的阿婆,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初春裏,帶給我們更多的溫暖,更多的感動!向吳阿婆致敬,向吳阿婆學習,這是我此時此刻的肺腑之言,相信也是每一位讀者的共同感受。

  吳阿婆捐款救人彰顯平民慈善。富人慈善固然非常重要,但慈善不是富人的專利。從中國國情和務實推動慈善事業角度看,激勵並積極推行“平民慈善”更有意義。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培育了中國人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美德與慈善傳統。近年來,特別是汶川特大地震後,中國平民的慈善激情像活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人們不止一次地從媒體報道中看到“破爛翁”捐出鉅款、盲人學員向地震災區捐款等來自社會底層的義舉,平民慈善傑出代表郭明義的愛心故事更是深深打動人心,許多感人故事不勝枚舉。平民慈善完全改變了中國的捐款格局,令人刮目相看,正成為慈善事業尚待開發的富礦。吳阿婆的善舉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生動事例,無疑將帶動更多熱心市民到醫院捐錢、捐物,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助退伍軍人萬陽渡過難關。

  然而,像吳阿婆這樣“一對一”、“面對面”的慈善故事再次提示,除了提升公民意識,形成公民個人經常性、長期性參與慈善的環境與氛圍,平民慈善制度的建立不可或缺,需啟動稅收等公共政策激勵平民慈善行為。“慈善事業要有玻璃做的口袋”,還需建立公開透明的機制,提升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是取信於民、快樂慈善的關鍵所在。而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是墊底之舉,讓民眾免於就醫養老等後顧之憂,才能放心參與慈善。感動之後願見更多的行動,期待更多的公民能像吳阿婆那樣,不辭辛苦,樂於助人,累並快樂著!祝願退伍戰士萬陽早日康復,祝福吳阿婆好人一生長壽!(台灣網網友:梁江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