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7年臺灣經濟面臨的三大風險

2016年12月29日 08:54: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工商時報》29日社論指出,歷經2016年的全球諸多政經震撼後,各界尚未休養生息,又要迎來可能更瘋狂且不可預測的2017年。其中經濟風險最為擾人的有以下三點:一是民粹主義當道,二是美歐同陷體制危機、國際油價飆漲,抑制經濟成長動能,三是臺灣限電夢魘,重創企業民生常軌。其中,前二點為全球共有,第三點則是臺灣特産。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先就民粹問題來説,其在經濟層面的原罪就是不均。舉例來説,1980年代以來,美國與臺灣都出現企業獲利持續高過經濟成長的現象,,顯示經濟成長果實日益集中在企業身上。而愈發嚴重的全球性所得分配不均,給民粹運動帶來充足的成長養分。2016年6月英國公投退歐、11月美國總統大選由政治素人特朗普(D. Trump)意外勝出,則是近年民粹運動的新高峰。也難怪IMF對經濟增長類型的期待,會從過往的平衡(balanced)、可持續的(sustainable),轉為更包容性(inclusive)的成長。

  然而,民粹運動撼動國際政局的戲碼,才演了上半場。就美國而言,依靠民粹力量當選的特朗普必將回應選民期待,若按其“言出必行”的作風強推競選時主張的美國優先政治立場、外交孤立、貿易保護理念等,不只將增加國與國間的摩擦,阻礙國際貿易往來,也會導致生産力增長放緩,削弱美國與全球經濟增長潛能。

  隨著美國大選落幕,民粹勢力改變政局的風險也移回歐洲。2017年3月英國正式提出退歐申請、4月法國總統大選、8~10月德國國會大選,讓全球幾乎無一刻安寧。除了各界較了解的英國退歐影響外,法國總統大選期間,留歐派與脫歐勢力間的強弱與消長,將時刻牽動歐盟及全球金融市場的敏感神經。若屆時憑藉民粹勢力支援的脫歐派贏得大選,歐盟恐失去法國這個重要的核心成員;至於民意支援度飽受恐怖攻擊與難民危機拖累的德國留歐派總理默克爾(A. Merkel),又將面臨主張脫歐的新選擇黨的挑戰,增添歐盟土崩瓦解,重創金融市場的概率。

  2017年衝擊臺灣經濟的第二個下行風險,就是國際油價意外走高。近年來臺灣經濟受困于長期結構性問題未解,經濟成長動能雖令人失望,卻未大幅衰退的原因,就是全球超寬鬆的貨幣環境,讓廠商營運的利率成本降低,再加上2014年7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使廠商的投入成本降低,消費者實質購買力也受惠油料費支出下滑而提高。但今年11月底OPEC達成減産協議,並協同非OPEC産油國在內,將自2017年1月起展開為期至少6個月的減産,使國際油價應聲大漲。若OPEC及非OPEC産油國皆徹底兌現減産承諾,則原油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提前至2017年第1季浮現,使國際油價有機會大幅上揚。

  油價大漲之所以可怕,在於其不只直接造成投入成本明顯上升,還會間接促使物價急速上揚,並大為干擾政府實施財政與貨幣政策力道,讓全球經濟擴張動能承受重壓。回顧近兩次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前,都曾面臨油價飆漲。2008年7月雷曼兄弟倒閉前,西德州原油(WTI)價格漲至147美元/桶的歷史天價;2011年2月後的3個月,WTI油價遽升30美元/桶至114美元/桶,並透過投入成本、貿易收支、物價及政府政策等多重管道影響經濟,使2011年第2季全球經濟面臨衰退,足可見油價飆漲對經濟成長的抑制力道十分顯著。

  2017年恐重挫臺灣經濟的第三個下行風險,便是影響最直接、嚴重的限電問題。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以來臺電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天數日漸增多、備轉容量低於90萬千瓦的天數亦然。若依臺電定義來看此兩數值,前者代表電力供應系統限電機率已增加,亮出供電警戒的橙燈;後者意味電力供應快要瀕臨不符需求邊緣,亮出限電警戒的紅燈,再三顯示臺灣電力供給吃緊問題不小。

  更麻煩是,金融海嘯後,臺灣經濟深受消費、投資、輸出等多重結構性沉痾纏身,未來恐怕又必須面臨缺限電風險對企業營運與民眾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擾,成長潛能遭受莫大挑戰。

  2017年臺灣經濟很多時候是籠罩在前述三大風險及自身的長期結構性問題下,導致多數預測機構雖將臺灣經濟成長率2%列為可及的目標,卻不太看好會達標。因此,面對這般變局與風險,各界應抱持樂觀有限、謹慎有餘的態度才是。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