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儘管國家發改委宣佈國內1200余家景區實行優惠,但記者比較發現,景區價格普遍存在外地省市高於北京、國內高於國外的怪象。業內專家表示,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方式的不同,一些地方把景區作為稅收的來源,這種管理方式與北京、國際其他地區用稅收養景區的管理方式恰恰相反。
有網友去年就曾披露,中國景區門票價格“世界領先”,引發過熱議。再比較部分國內景區門票價格,就會發現其他省市高於北京。究其原因,其他省市的地方政府把景區當成了一種稅收來源,而北京和國外一些地方,則是用稅收養景區的管理方式來降低門票價格甚至免費。顯而易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帶來的效果是天壤之別。
無疑,把景區作為一種稅收來源,把門票漲價作為一種增收手段,産生的直接後果就是遊客減少,地方旅遊業甚至整個服務業就會受到影響。反之,如果用稅收來養景區,門票低價或者免費,則會吸引來更多遊客,旅遊業收入或者説地方稅收自然“水漲船高”。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常識,然而,很多地方政府要麼是真不懂,要麼是假裝不懂。
不管是真不懂還是假裝不懂,都有必要普及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常識,即景區高價門票是“殺雞取卵”,而用稅收養景區則是“一箭多雕”:其一,用稅收養景區是小投入,景區低價或免費後是大産出。例如,杭州西湖10年前免費,2002年杭州旅遊總人數為2757.9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294億元;到了2011年,旅遊總人數達到7487.2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1191億元,是2002年的四倍。相比旅遊總收入,財政對景區補貼顯然是“毛毛雨”。
其二,景區低價或免費將帶動地方就業和居民收入。旅遊業可帶動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幾十個相關行業發展。據悉,2001年,旅遊直接就業人數為698萬人,旅遊就業總人數為3578萬人;而到了2012年,直接從業人數超過1350萬人,與旅遊相關就業人數約800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數10.5%。2015年就業人數將達到1億人。如果多數地方用稅收養景區,顯然,旅遊就業人數和居民收入水準還會大幅增長。
其三,用稅收養景區與國際“接軌”。從相關報道來看,法國、韓國等多個國家拿財政資金補貼景區。如果國內景區與國際“接軌”,必將提升景區管理水準。比如,門票低價的法國盧浮宮、墨西哥金字塔等景區通過贊助、工藝品銷售等多種方式經營,可借鑒。假如景區門票高價,恐怕就沒有人願意贊助。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用稅收養景區,可讓景區回歸公益屬性。眾所週知,景區要麼是大自然傑作,要麼是祖先遺産,並不是某個地方政府的“專利”,豈能當成賺錢工具?也就是説,大多數景區具有天然的公益屬性。儘管景區有維護成本、人工成本等,但這樣的成本應該通過“免費吸引遊客—帶動稅收增長—稅收反哺景區”的方式來消化,這才是正道。
去年,住建部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將從財政支援加大投入等方面採取措施,減少景區及地區對於門票經濟的依賴,降低門票價格,“長遠目標是免費”。但這樣的“免費夢”何時照進現實還是一個問號。儘管一些博物館實現了免費開放,但相比收費的景區還是極少數。儘管今年五一前發改委宣佈國內1200余家景區實行優惠,但“優惠令”卻遭遇“軟抵制”。由此推斷,距離景區免費時代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