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退燒”徵兆有感

時間:2012-06-13 10:47   來源:新民晚報

  今年的高考在全社會的關注下順利結束了。從各媒體的報道看,有些現象值得注意:一是不少考生和家長的壓力好像小了。這當然同考生人數的下降、錄取比例的升高直接有關,升學可能性的增大有效地放鬆了考生的緊張度。但這似乎還不是問題的全部,於是第二個現象出現了,有的考生和家長理智地考慮到後路,對落榜的恐懼程度降低了。我就從電視裏看到一位家長對採訪的記者説:“真考不上也沒啥,好走的路還多著呢。”別看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話,所反映的內涵卻很有意思。

  什麼意思呢?説明多年來高燒不退的高考熱出現了降溫的徵兆。是啊,“自古華山一條道”,考不上大學前途就無從談起的理念,從領導到學生,死死地束縛著我們教育陣地的許多人。儘管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高考落榜生以各種方式踏入社會,但“失敗者”的陰影重重地遮住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是應試教育政策和體制,促成了人才培養的悲劇。

  然而,生活本身,嚴峻的生活法則,畢竟在提醒和教育著人們:一方面,高等教育從精英型向大眾型的轉變,降低了高校的神聖感和神秘感,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也打破了人們的高期望值;另一方面,社會對一線技能型人才以及合格的操作型勞動者的需求已不能再使人們視而不見,與此相應的職業教育的被逐漸重視與發展,以及有關就業制度的改革與推進,都使人們感到不能吊死在“應試教育”這一棵樹下。考不上大學也要做人,理直氣壯地做一個合格的勞動者。我覺得,這是一種覺醒,也是一種挑戰,是教育理念的覺醒,是對應試教育的挑戰。為此,我要向那位樸實的家長表達我的敬意。

  不知道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是否發現並關注到這一“退燒”的徵兆?但一些部門已經開始對職業教育重視起來,對無學歷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合理就業真正地抓起來,種種跡象應該説都是好的徵兆,但願能引起有關領導的進一步重視,更加科學地向前發展。

  倒是另一些現象更需引起大家的關注,那就是發燒的熱點在轉移。隨著高考熱的降溫,另一些熱點好像異軍突起,節節升高。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名校熱”和“出國熱”。在有些人看來,進一般的大學已經沒有意思,要進就必須進北大、清華、復旦、交大這樣的名校。不僅很多辦得好的中學都以此校正了自己的追求目標,把“升學率”的競爭變為“名校率”的較量,而且,更有些社會教育機構明目張膽地登出大幅廣告,聲稱以考進“名校”作為進修與指導內容,有的還打出了嚇人的旗號。我覺得,這其實是應試教育的惡性膨脹,是對我們教育事業的嚴重干擾。對越演越烈的“出國熱”,人才的流動究竟應朝向何方?也值得深長思之。

  社會的教育資源理應屬於全體社會成員,不管打著什麼旗號,都應反對和制止對它不公正不合理的分配,這方面我們的教訓太多了,不能不聞不問、麻木不仁。(過傳忠)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