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高考何以百密一疏?

時間:2012-06-12 11:24   來源:新民晚報

  被稱作“史上最嚴”的高考結束了。之所以是“最嚴”,是因為今年高考,全國94%的考場安裝了攝像頭,並進行考試全過程、無死角監控錄影。許多地方的視頻監控系統和防作弊系統全面啟動,包括手機信號遮罩、金屬探測儀、作弊克(無線隱形耳機探測器)、作弊大師等整套設施,紛紛投入應用。高度警惕、高度戒備,立體化全方位嚴防死守,不説“空前絕後”,至少也是前所未有了。

  然而,即使是如此戒備森嚴,堪稱固若金湯,卻仍未杜絕高考舞弊現象。連日來,各地相關消息紛至遝來:湖北查處帶手機進入考場或在考試過程中夾帶作弊等違規考生78人;廣東發現違規違紀考生共計30人次,其中違紀16人次,作弊14人次;江西查出違紀60人次、舞弊24人次;河南已查出抄襲考生31人,替考考生25人,攜帶通訊工具考生24人……“好消息”也有:“考試秩序總體良好”,“沒有發現大面積違紀作弊現象”。

  考試舞弊現象絕非近日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這些年的考試作弊現象如同瘟疫般蔓延,借助科技之力,花樣百齣、防不勝防,以致不得不發明創造“十八般武藝”以全力應對。在這“科技進步”的背後,則是一種退步,即道德滑坡,誠信缺失,這也正是“武裝到牙齒”的考場“百密一疏”的緣由。

  當代社會的法紀制度,須有科技手段提供支撐、作為保障。不過,我們不必為高考(包括其他各種考試)防作弊的科技手段“日新月異”而欣喜,也不可將高考風清氣正的希望全都寄託于“技防”。目前防範高考舞弊的成本大幅抬升,只是在為文明水準下降“埋單”。對舞弊的根源“忽略不計”,為失信所付出的成本太低,“嚴防死守”的等級再高,也有治標不治本之嫌。過度的“技防”依賴,強化的只是外在的“他律”氛圍,淡化的則是“自律”的氣場,更是弱化了人內心的良知,而誠如希臘諺語所言:“僅僅一個人的良心就比所有的堅固要塞更安全。”

  有鋻於此,比“技防”更為迫切而必要的,是切實審視我們的道德教育現狀如何、短板何在,反思道德底線何以失守、行為舉止何以失范。而且這絕不僅僅限于高考或別的什麼考試,而是要推及開去,深知“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之理,要思考在讓學生埋頭題海的同時,如何使得誠信、公德教育深入人心。同時,社會信用體系亟待建立健全,每個公民的“信用檔案”上不應僅僅有是否按時還貸、足額還款,是否付清水電手機費之類,而對任何造假、舞弊、欺詐行為均記錄在案,並伴隨一生,令缺德失信者為此付出高昂成本、慘重代價。

  僅有高科技,難以提升人的素質和道德水準;沒有自愛自律,社會誠信體系無以確立,“史上最嚴”高考為我們再次上課了。(怡然)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