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也是食品安全衛士

時間:2012-05-29 10:22   來源:經濟日報

  食品産業鏈條長、涉及環節多,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需要種植養殖、生産加工、儲存流通、餐飲服務乃至監督管理、輿論監督等各個環節的共同努力。其中,消費者建立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科學認識,進而培養出理性消費的習慣,無疑會對徹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科學認識食品安全問題,首先要建立起科學的認識。消費者期待食品100%安全當然無可厚非,但這種絕對安全是不存在的。按照國際通行的、科學的解釋,食品安全問題是食品當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産生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對此,國家所採取的保證食品對人體健康不構成危害的控制措施,是以可接受危險度為基礎的,基於危險性評估下的管理措施,實際上是一種風險性管理。因此,消費者對此應當建立起一個可接受的風險度,也就是有一個心理底線。

  其次,即便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必草木皆兵。有專家指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也逐漸發現了一些過去認識不到的危害。出現了問題,不慌亂、不回避,抱著科學、務實的態度,研究、認識、解決它才是上策。

  第三,科學認識食品安全問題還要了解一些專業知識。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曾指出,社會上對食品安全問題存在一些誤解。例如,過於重視化學污染,而忽視了食源性污染。目前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有: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化學性污染(包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天然毒素、有機污染物等)、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其中,食源性疾病是頭號食品安全問題。對此,消費者也應有清醒的認識,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對於化學性污染,實際上,在國家標準允許的範圍內,食品中的農藥殘留並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對於食品添加劑,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知道,食品添加劑是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生活水準的提高而出現的一種科技産品,食品添加劑本身沒有問題,依法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利於豐富食品種類、改善食品營養。問題在於,一些不法分子見利忘義,在食品生産經營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消費者應當了解,三聚氰胺、蘇丹紅、塑化劑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需要打擊的,是非食用物質的添加以及食品添加劑的違規使用,而不是食品添加劑本身。此外,消費者還應當清楚,食品安全問題不同於食品品質問題,不合格食品不等於有毒食品。

  食品安全問題的産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個食品生産企業都努力做到有良心、講誠信,每一位消費者都積極承擔起自己的那份社會責任,我們的食品安全狀況將發生明顯好轉。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