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率僅50%?水源安全否拿數據説話

時間:2012-05-09 13:32   來源:錢江晚報

  《新世紀週刊》最新一期封面報道——《自來水真相》披露“自來水合格率僅50%”,激起千層漣漪,新浪微博迅速被轉發過萬次,而騰訊微博上一天不到相關話題已超95萬條。

  報道説,通過對全國4000多家縣級以上城市自來水廠的調查,地表水源50%受上百種有機化合物、重金屬離子污染,地下水源存在氟、砷、鐵、錳等超標;城市供水管網品質普遍低劣,二次污染事件頻發,以至於中國內地無一城市實現直飲水。面對如此不堪的城市飲用水水質狀況,僅僅對水安全的擔憂已經遠遠不夠,迫在眉睫是加大對水源的保護力度。

  要保護,起碼要讓“保護者”知道目前水資源的真實現狀。就像我省最近聲勢浩大展開的全民參與的“食品安全保衛戰”,因為公眾都明白當下的食品安全是怎麼一種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媒體對自來水真相的披露是一種責任。遺憾的是,這個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水質中心做的最大規模的全國普查,至今“仍未對外正式公佈”調查數據。不過也可以理解,一直以來很多部門習慣思維,墨守陳規,總以為這個“敏感”、那個怕引起“恐慌”,其實未免自欺欺人。現在哪一樣還是“機密”的,不説公眾有知情權,就是沒這個權大家也知情的,更何況江河湖泊沒有蓋,水源品質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只是不清楚具體的相關數據與標準而已。

  水質安全其實比食品安全更重要。如果食品原料中的水質有問題,那這生産出來的食品必然存在問題。水是人人必喝的,並非危言聳聽,被有機化合物、重金屬離子污染的水,會“致癌、致畸”,醫衛知識不斷普及的老百姓也知道。今年7月1日起,我國將強制執行與國際接軌的最新飲用水標準,其指標達到106項,與世界上最嚴的水質標準——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然而讓我們樂觀不起來的是,報道説幾乎所有飲用水界專家、學者都認為中國城市水質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幾乎沒有一家水廠自檢自測水質不合格,水質新標準只是“紙上談兵”,因為沒有實質性懲罰措施,並不為地方政府和水廠所懼。新標準頒發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廠在水處理工藝改造方面鮮有進展。

  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在不久的未來,水恐怕是繼煤、電、油、氣等能源後最緊缺的資源。今天“爭地奪利”,明天可能就是“奪水大戰”。而且不像土地有明確的地域劃分,水自上而下,上游若污染或截流了,下游怎麼辦?因此,從現在起,我們必須十二分地重視,動員全民參與打一場“水資源保護戰”,保護好愈加稀缺的水資源。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