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匯聚教育科技人才強大合力

2022-11-07 08:2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鄧智團(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著眼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先後實施並長期堅持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時代新征程,立足新的使命任務,黨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事業首次進行一體化部署、一體化推進,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深遠謀劃,為新時代教育科技人才事業指明瞭發展方向。集聚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協同力量,將有助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共同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加強對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也必將顯著提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的一體化部署,突出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征程,要尊重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在教育、科技、人才事業自主優化發展的基礎上,注重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的一體化聯繫,統籌推進三者協同發展,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勁支撐。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品質,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科技創新提供強大資源。要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和變革,不斷吸引並培育引領世界科學前沿和文明潮流的頂尖人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要大力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強化基礎研究,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堅持“四個面向”,聚焦事關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核心領域,部署一批戰略性、儲備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破解高科技領域“卡脖子”難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形成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推動國家科研機構建設高水準原始創新策源地,推動科技領軍企業牽頭開展産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及産業化,不斷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探索“企業出題、科研機構答題”的科技發展新模式,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建設高水準研究型大學,加強有組織科研,減少單打獨鬥資源分散的無效損耗。

  增強人才引領驅動,做好育才引智用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完善人才戰略佈局,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同時,面向世界吸引、匯聚一流人才共謀科技創新,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堅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建構科學規範、開放包容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制度優勢。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培養,探索符合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全鏈條培養體系,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為人才減負鬆綁。

  科技進步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要努力提升高品質教育體系,為實現人才和科技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為人才匯聚、人才培育創造條件,讓更多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持續完善人才佈局和建設高水準人才體系,更好支撐我國教育體系升級和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