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畫好中華兒女大團結的最大同心圓

2022-11-07 08:14:00
來源:《紅旗文稿》2022/20
字號

  作者:劉佳義(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10月17日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人民政協是大團結大聯合的象徵,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是人民政協的歷史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什麼是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畫好中華兒女大團結同心圓,關鍵是找準並固守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這個圓心,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特別是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組織,堅持黨的領導是人民政協的光榮傳統和重要經驗。人民政協的歷史,就是一部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引領的歷史,就是一部政協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團結政協各參加單位、人民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投身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的歷史。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要在黨的領導下,解決好人心向背、力量對比的問題,把黨和人民的事業建立在更加廣泛、更加強大、更加牢固的社會基礎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品質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要緊緊把握這一中心任務,深入理解和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更加切實、更有成效地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讓全國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今年是我們黨明確提出統一戰線政策100週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對統戰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動統戰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統一戰線呈現出團結、奮進、開拓、活潑的良好局面,統戰工作的範圍調整為12個方面,不斷完善了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畫出最大同心圓的頂層設計。

  堅持正確政績觀,推動黨的統戰事業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搞統一戰線,從來不是為了好看、為了好聽,而是因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説到底,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搞統一戰線是為了壯大共同奮鬥的力量。”統戰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藝術性,要遵循客觀規律,堅持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説,統一戰線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夠不夠鐵。”習近平總書記還有過一個精彩比喻:“想交到這樣的朋友,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墻這樣的功夫菜。”

  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尤為重要。要樹立正確履職觀,深刻認識建言資政是履職成果、凝聚共識也是履職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要堅持大團結不搞“清一色”、堅持大聯合不搞“單打一”。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把共同目標作為奮鬥動力源和方向標,求同存異、聚同化異,致力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大政治共識,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強大向心力。凝聚共識,難在“凝聚”、重在“共識”。凝聚共識不是無區別的強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啟發引領;不是單向度的灌輸説教,而是互動式的協商討論;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內心的深刻認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見影,而是長期性的潤物無聲。要摒棄視不同意見為添亂、把強加於人作共識、將溝通商量當麻煩等錯誤觀念,以道交友、以誠待人、以理服眾、以商求同,不斷通過加強學習明共識、協商交流聚共識、“團結—批評—團結”增共識。要增強工作實效性,針對難點、熱點、焦點問題和特定群體利益訴求,適應網際網路發展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深入基層和界別群眾有的放矢地做好宣傳政策、理順情緒、增進團結的工作,推動人民政協成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為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厚植政治基礎、社會基礎。

  

  找到最大公約數,事關中華兒女大團結的持續鞏固和發展。為什麼要找“最大公約數”?我們14億多人,9600多萬名黨員,包括海外同胞,大家能凝聚共識本身就是力量。也要看到,不同地方、不同階層、不同領域、不同方面,大家會有不同想法,要考慮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經過做工作形成或轉化為共識的?哪些可以繼續“存異”?把最大公約數找出來,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

  什麼是最大公約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指出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共同的根讓我們情深意長,共同的魂讓我們心心相印,共同的夢讓我們同心同德,我們一定能夠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發展的時代新篇章,強調要努力尋求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畫出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廣泛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能量。

  最大公約數怎麼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強調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這些重要論述是對我們黨關於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的理論的創新性貢獻,是做好大團結大聯合工作的基本遵循。

  尋找“最大公約數”,要把握好團結和鬥爭的關係,要善於鬥爭、增強鬥爭本領,努力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團結。團結和鬥爭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相互依存、相互聯結,又相互區別、相互轉化。毛澤東同志指出:“在一九四二年,我們曾經把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這種民主的方法,具體化為一個公式,叫做‘團結—批評—團結’。講詳細一點,就是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鬥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優勢運用好,發揚‘團結—批評—團結’的優良傳統,廣開言路,集思廣益,促進不同思想觀點的充分表達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而不強加於人,遵循規則、有序協商而不各説各話,體諒包容、真誠協商而不偏激偏執,形成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協商氛圍。”

  把握好團結和鬥爭的關係,必須培養和保持頑強的鬥爭精神和高超的鬥爭本領。對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廣大成員來説,要永葆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在關鍵時刻和重大問題上立場堅定、頭腦清醒、敢於發聲亮劍,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增強鬥爭本領,科學預見事物發展的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思想根基。要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進政治認同。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實際摸清真實情況,集合眾智提出解決辦法,努力使對策建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要提高聯繫群眾能力,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暢通和拓寬各界群眾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發揚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優良傳統,貫徹民主協商、平等議事的工作原則,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見的存在和表達,以民主的作風團結人,不斷增進思想共識、加強合作共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明瞭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黨的旗幟下團結奮鬥,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