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2022-11-07 08:14:00
來源:《紅旗文稿》2022/20
字號

  作者:董振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隨著實踐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秘所在。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實踐,不斷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

  一、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

  一百年多來,中國共産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用博大胸懷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理論引領偉大實踐。我們堅持守正創新,既不迷信他人的經驗,也不局限固有的教條,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道義力量和實踐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歷經革命、建設、改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中華民族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各種政治勢力和思潮輪番登上中國歷史舞臺,諸多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地發動改良運動和革命運動,尋求著民族復興的希望,這些努力最後紛紛以失敗告終。毛澤東同志指出: “1917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到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以後,中國改換了方向”。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傢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繫的。毛澤東同志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説,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打破對蘇聯革命經驗的迷信、衝破教條主義的束縛,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的革命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積極開展土地改革,放手發動群眾,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的力量,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並在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堅持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突破一切教條主義的束縛,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踏步趕上了時代。面對思想的禁錮,鄧小平同志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説,馬克思去世以後一百多年,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後上百年、幾百年所産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後五十年、一百年所産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鬚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一如既往地堅持、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堅持守正創新,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採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歷史證明,什麼時候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我們的事業就會取得成功,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遇到挫折;越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越是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後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必然規律。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譜寫新的理論篇章,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二、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

  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任何一種理論,只有與一個國家的具體情況、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與這個國家的優秀文化貫通融合,才能在實踐中展現思想偉力,指導推動國家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進步。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必須立足於時代問題,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任何一種有價值的思想理論,都要能夠有力回答時代問題,經得住時代的考驗。理論必須紮根于實際,理論一旦脫離實際,就會變得空洞,不能解決現實問題,也就必然會失去生命力。一百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攻堅克難,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就是因為我們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國情、同時代狀況、同人民大眾的需求緊密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用博大胸懷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科學理論引領偉大實踐。每一時代都有每一時代的問題,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面臨著許多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我們要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於站在人類發展前沿,聆聽人民心聲,回應現實需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更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及時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讓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黨和國家事業再創新的奇跡、取得更大勝利。

  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必須紮根于中國文化,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蘊藏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馬克思主義只有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精華,才能以真理力量激活具有幾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在中國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觀念、扶貧濟困的共富觀念、知行合一的實踐哲學、“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樸素辯證法,等等。這些思想觀念、價值追求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內在契合性。這種契合性為中國人民接受並信仰馬克思主義、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供了條件。我們必須深刻把握這種內在契合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彰顯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必須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三、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永遠銘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自信自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我們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為堅持、發展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而是要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夠不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輝煌。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從來都不是僵死的教條和抽象的理論,而是紮根于實踐並隨著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具體的、鮮活的、開放的理論體系。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脈”,即“守正”,同時要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基礎上,紮根社會實踐、立足當今時代、面向現實問題,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並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任何一種有價值的思想理論,都要能夠有力回答時代問題,經得住時代的考驗。理論必須紮根于實際,理論一旦脫離實際,就會變得空洞,不能解決現實問題,也就必然會失去生命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讓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指引黨和國家事業再創新的奇跡、取得更大勝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增強問題意識,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不尚空談和直面問題的實踐品格。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系統是由若干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構成的整體。只有用普遍聯繫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領域,各領域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推進偉大事業絕不是某一領域的單打獨鬥,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都有可能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的密切配合。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善於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係,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堅持胸懷天下,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邏輯必然,既體現了中國共産黨關注世界發展和人類事業進步的天下情懷,也體現了中國共産黨致力於實現“全人類解放”的崇高的共産主義遠大理想,以及立志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擔當和博大胸襟。因此,我們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明瞭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我們要不斷提高運用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動實踐,在新的“趕考”之路上繼續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跡。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