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一企業賴帳22億 稱錢投入煤礦和樓市

2011-11-03 07: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堪稱全國“經濟風向標”的溫州轄地內,有一個少有人聽聞的國家級貧困縣——泰順縣,它地處浙江最南端,群山環抱、民風淳樸。其與外界交通聯絡及其不便,至今沒有通上高速公路,卻也沒逃過溫州債務危機一劫。

  就在昨天,溫州立人教育集團,這家在泰順無人不知的企業對外宣佈不再承兌之前所借民間借款。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泰順縣許多人,在外面打工的在家務農的,老的少的,都把錢投在裏面了。”

  立人集團一位負責人今天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據該公司財務人員自己統計,共欠民間借款22億左右,“涉及人數沒統計,但牽涉的面比較廣”。

  該負責人同時確認了立人集團董事長董順生曾兩次自殺未成的傳聞。“目前,我們已經出臺了包括債轉股、兌換房産、免費入學等四個方案,供債權人自主選擇。”

  溫州一企業陷債務危機 旗下36家公司及學校

  陷入此次危機的溫州立人教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人集團)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金3億2千萬元,法人代表董順生。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董順生1998年所創辦的泰順縣育才高級中學。但目前,該公司旗下已有學校、公司等企業共計36家,經營範圍包括教育類投資與建設、房地産開發、礦業投資等。

  “剛開始辦學校時,光靠學生的學費維持學校正常教學,有點吃力,董事長就開始尋找出路,涉足其他産業賺錢反哺教育,由此也開始産生借貸。”立人集團一位經理級負責人陳一(當事人要求化名)説。

  此後,育才中學目前也不再僅僅只是一個高中,下設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四部。

  泰順縣政府一位官員表示,“育才確實為了泰順教育做了很大貢獻。比如初中升高中,以前泰順每年有一兩個考得上溫州中學,現在每年有十來個。”

  至今,泰順的老百姓説起立人集團時,總是用“育才”兩個字來代替。董順生本人也在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基金會授予“綠葉獎”榮譽稱號。

  育才中學在泰順的影響力極大,在泰順幾乎無人不知,憑藉其影響力,立人集團融資似乎也是順風順水。

  “泰順很多人把錢放到這個公司去,因為信譽還不錯,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去,老的少的,外面打工的家裏務農的,都參與了。”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泰順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工業不發達,很多人出去打工,本地沒有很發達的産業,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老百姓中,很多人會參與放貸。”這位知情人士透露,立人集團給的利息挺高的,短期月息5分都有,而且按期還款。

  但錢生錢的輕鬆日子一夜間成為過去。

  11月1日,立人集團對外宣佈不再承兌之前所借民間借款。該公司負責人陳一表示,“10月31日前,來我們公司這邊按期拿錢的,我們都給了,但在11月1日之後,我們不再承兌。”

  自查負債20多億 老總稱曾兩度自殺

  關於立人集團的債務和資産,外界有許多猜測。

  今天,該公司負責人陳一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公司財務自查,我們共有20-22億的債務,但公司資産還有50-60億。”

  陳一一直強調立人集團在泰順人心中的地位。“老百姓很信得著我們,他們都是主動把錢送到我們辦公室來,想做投資。目前公司有危機,但確實沒有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而對於此次危機的出現,這位負責人解釋了三個原因。其一,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得該公司許多房地産項目出現賣不動的狀況,資金無法回籠。

  其二,是該公司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投資的煤礦産業,由於今年新出的“限産”政策,無法取得預期的客觀回報。而第三點,這位負責人認為“老百姓的錢也緊了,整個十月份我們都借不到錢了。”

  “董事長説,願意放棄自己在公司的一億元的股份,他也説,對不起大家,沒幫大家賺到錢,甚至願意以死謝罪。”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