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微調空間開始顯現 10月CPI有望6%以內

2011-11-03 11:15     來源:京華時報     編輯:馬迪

  昨天,A股上演了驚天大逆轉,一直壓制著股市的通脹問題似乎也有緩解的跡象。目前,對於10月份的CPI,市場意見出奇的一致,認為隨著前期調控政策的不斷給力和翹尾因素的減弱,10月CPI同比漲幅將回落至6%以下,預計全年漲幅為5.5%左右。由於通脹壓力緩解,宏觀經濟政策可以適當微調,以在經濟減速過程中尋求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進展。

  >>預測

  10月CPI有望回落至6%以內

  今年以來,食品價格作為影響CPI變動的最大因素,其走勢也成為判斷CPI走向的一個重要依據。商務部周度數據顯示,10月前兩周水産、雞蛋價格下降較快;其中,國慶節後一週蔬菜、肉類價格由漲轉跌,蔬功能表周降幅達5.0%、肉類單周降幅1.0%;糧食、食用油小漲,但漲幅不及前兩月。國泰君安最新報告預測,基於四季度經濟下滑及豬肉價格漲幅回落等因素,10月CPI或為5.3%。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前期對CPI推升作用明顯的部分食品價格漲幅開始回落,尤其是前期上漲較快的蔬菜、肉禽價格漲幅明顯收窄,10月份後半個月蔬菜價格回落明顯,豬肉價格在10月份也總體處於回落態勢。同時,近期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調,也可減輕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據此預測,10月份CPI同比增幅在5.3%-5.5%之間。

  除市場觀點外,來自權威部門的聲音也確認了CPI拐點已經出現,後兩個月CPI將控制在5%以內。據媒體報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彭森27日在2011年中國價格論壇上説,當前,我國價格走勢高位趨穩,總體可控。年內價格運作拐點特徵已經得到確認,預計今年後兩個月CPI可以控制在5.0%之下。

  >>走向

  明年CPI有望降至3%左右

  高華證券宏觀經濟學家宋宇在“高盛/高華第八屆中國投資前沿年會”上表示,在強力的宏觀調控政策之下,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預計明年CPI將降至3.0%,而GDP增長仍保持在較高水準,約為8.6%。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匯豐主辦的一個論壇上表示,隨著前期調控政策效果顯現和未來翹尾因素影響的不斷減弱,未來CPI漲幅將持續回落,控通脹的政策目標已初步實現。他指出,未來CPI同比漲幅將繼續回落,到年末將降至4.6%,全年漲幅為5.5%,2012年約為2.8%。

  農行報告則指出,CPI技術性回落並不意味著通脹形勢得到有效緩解,未來仍有兩大潛在結構性衝擊因素影響值得關注。一是豬肉價格走勢預計到2012年3-4月份左右才會出現明顯下跌。因此,可以判斷明年二季度之前CPI仍將保持高位運作。二是資源品價格改革,從長期來看,這是大方向;但從短期來看,將普遍推高資源價格,進而影響物價走勢。 

  政策微調空間開始顯現

  >>政策

  1日公佈的中國10月製造業PMI數據在顯示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經濟維持適度增長的動力猶存,考慮到通脹難題將得以好轉,專家認為,從政策上看,從緊政策的微調目前出現一定空間。

  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儘管産成品價格增速微漲但整體通脹壓力繼續走低,這使得決策當局進行政策微調進而達到保增長和控通脹的平衡提供了空間。預計在建項目投資仍然增長平穩的背景下,針對中小企業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結構性放鬆政策仍將持續。但短期內不會出現貨幣政策的完全轉向。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隨著通脹進一步下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較低,中國將在未來幾個月實現軟著陸。在經濟減速的情況下,中國可能加快“定向寬鬆”和“部分寬鬆”的步伐,我們認為,中國監管部門可能降低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以鼓勵向中小企業的貸款。

  彭文生認為,貨幣政策逐步放鬆的方向已確立。但年內或仍以微調為主,到明年可能才會出臺準備金下調等實質性的放鬆政策。微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緩解流動性壓力,從而降低回購利率,這有助於非信貸融資總量的回升,該情況在10月份已出現;此外,通過有針對性地放鬆對貸存比的監管,提高銀行的放貸能力。

  宋宇表示:“過去半年是中國經濟最為痛苦的一段時間低增長、高通脹,但已經過去了。隨著通脹水準的下降,政策應該會有向更寬鬆的方向轉變。” 宋宇進一步指出,央行目前調整流動性,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進行,而準備金和利率的調整有強烈的信號作用,在通脹較高的情況下,沒有調整的要求。“最近市場上有一些説法認為存款準備金率要調,這是有可能的,但現在外匯儲備的量還處於比較高的水準,2000多億人民幣外匯佔款情況下沒有什麼必要下調準備金,除非未來出現外匯流入大量減少的情況。”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