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多家企業實施無薪假 當局兩手應對

2011-11-02 06: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臺灣部分企業近來因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實施無薪休假。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1日呼籲,有盈餘的臺灣企業不要實施無薪假,並強調當局將提供休假員工“充電再出發”補助計劃。

  臺灣當局“勞工委員會”1日公佈最新通報統計資料,12廠家與總共2801名員工已達成勞資協議減少工時,主要行業為光電業和電子科技業。

  “勞委會”派出的“穩定就業輔導團”近期訪查5家通報實施無薪假的廠商。該機構勞資關係處長劉傳名錶示,企業確有業務衰退現象。勞動條件處長陳慧玲則稱,希望相關廠商優先實行有薪休假。

  馬英九1日表示,受到歐債及美債的影響,臺灣今年經濟成長趨緩,然而並未顯示有衰退跡象,預期經濟成長率仍可達4.56%。除呼籲有盈餘的企業不要實施無薪假,他表示,當局“充電再出發”計劃讓休假員工可接受職業訓練,以衡量是否需要做某種程度的轉型。

  在科技業較為集中的臺北市,市長郝龍斌1日透露,將投入第二預備金新台幣2000萬元,提供750個職訓機會;同時建立常態化應變機制,因應景氣變化造成衝擊。

  臺“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此前表示,歐債確定影響臺灣未來半年對歐出口;有22家廠商鼓勵員工休有薪假。其他部分廠商觀望氣氛濃厚,休假是否會擴大仍需持續觀察。

  他指出,近來因歐美債信危機延燒,不但衝擊金融市場,更拖累全球企業投資與市場消費信心,疲弱的經濟表現與不明前景,影響臺灣部分産業出口、生産及就業情勢。

  臺灣《中國時報》10月31日、11月1日連續刊發社論,討論臺灣科技業競爭力下滑的危機及轉型方向。

  文章指出,臺灣科技業過去的成功經驗是追隨國際大廠(微軟、英特爾)的規格,短期內大量複製、生産,追求最大的效率、産能;在整體創新上乏善可陳。

  社論認為,臺灣經濟要從效率導向轉型為創新導向;企業固然要從本身尋找創新機會,但當局也該創造一個更有利的環境讓企業揮灑。對於兩岸生技産業分工,與太陽能等“綠能産業”,“要在法令、制度、政策方向等方面,更有突破、更具前瞻、更有創意一點。”(記者 劉舒淩)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