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出爐 上海首次進前十

2010-09-25 11:11     來源:中國廣播網     編輯:程軼文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最新版本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日前出爐。上海排名大幅上升5位至第六位,自2005年該調查推出以來首次進入前十。下面我們連線中央臺駐上海記者吳善陽,進行相關分析。

  主持人:這次上海首次進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十位,比去年排名提高了五位,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記者:首先,在抗擊國際金融危機過程和危機過後的經濟反彈中,中國經濟的表現非常搶眼,特別是中國金融業的出色表現引人注目。其次,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穩步推進,金融交易市場、制度和産品日益豐富和完善,金融機構的活力、創新能力和贏利能力都顯得十分突出。同時,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重視高端專業人才的引進和提升,也取得了一些積極的進展。上海金融辦已經著手修訂《上海市金融領域緊缺人才開發目錄》,而早在金融危機時期,上海就已組織海外招聘團赴海外招聘金融人才。

  主持人:我們知道,國內外有多項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海排名不一,這次排名是否更能客觀反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實際地位?

  記者:4月初,上海在浦東新區發佈“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指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紐約和倫敦,其主要依據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潛力。比如,2009年上海證券交易額僅次於紐約,超過東京和倫敦,上海IPO金額與證券交易額一起雙雙位居全球第三,超過倫敦;上海期貨交易所成交量達4.35億手,同比增幅210%,居全球之首。 同時,上海金融增幅名列全球前茅,而其他地區則受到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人民幣影響力提升了上海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不過,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以交易額比較是不恰當的,而且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際化還是空白。保險業是上海金融業的短板,2009年上海的保險滲透率僅為3.5%,期貨交易量比較大,但是期貨交易品種主要限于産品而非行業。值得重視的是,上海金融業在個人所得稅、金融創新、産品全球化、交易全球化、資産管理中心、跨境貸款等方面都是短板。因此,專家認為,把交易量、IPO的長項與這些短板進行對衝,這次把上海排在東京、芝加哥、香港之後是合理的位置。儘管上海的潛力大於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但這不能影響目前的合理評估。上海處於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排名第六才是精確位置,應該是客觀公正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