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盛宴並非“免費午餐” 勿忘風險控制

2010-01-12 09: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肖燕

  作為一種基礎性金融産品,股指期貨的推出對於完善股市內在穩定機制、夯實股市平穩運作的基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時,機構投資者將迎來一場饕餮大餐。當然,對於有意分享這頓“大餐”的機構投資者而言,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利潤往往與風險如影隨形,饕餮大餐並非“免費午餐”。國內外爆出的衍生品大事件表明,把風險控制放在腦後者,到頭來只會是失敗者。

  在金融創新産品推出之前,A股市場“新興加轉軌”的階段性特徵顯著:一方面,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大;另一方面,A股波動幅度大、大幅波動頻率高、換手率高等特徵明顯。統計表明,A股年平均換手率一般為境外成熟市場的2倍,有時甚至高達5倍。以2008年為例,A股年換手率達600%;同期的美國市場換手率為207%,中國香港市場僅為94%。

  當然,引發A股頻繁大幅波動的因素很多,但市場缺失雙向交易與對衝平衡機制是一個重要原因。可以説,推出股指期貨,是改變目前股市單邊運作最有效的手段。據統計,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全球已推出股指期貨的22個市場中,股市平均跌幅為46.9%,遠低於沒有推出股指期貨的市場63%的平均跌幅;同期,A股市場的跌幅超過70%。

  推出股指期貨,對於完善股市內在穩定機制有著積極意義。它將提供對衝穩定機制,彌補股市結構性缺陷,減小股市波幅。

  同時,股指期貨為市場多、空雙方提供了平等表達市場預期的機會,增加了市場平衡制約力量,使股市形成內在收斂機制。

  一直以來,監管部門將引入長期資金入市視為穩定股市的重要手段。但由於先前缺乏股指期貨等避險工具,以基金、保險機構和QFII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無法有效管理規避股市單邊下跌帶來的風險,導致了長期資金短期化、機構行為散戶化,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波動,其穩定市場作用難以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反觀境外市場,海外共同基金積極利用股指期貨進行避險,減緩了對市場的衝擊。同時,有效規避了資産價格波動的風險。

  此外,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有助於市場價值發現,引導資金流向藍籌股,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今後,投資者出於戰略配置、套利交易與風險管理等需要,會主動增加藍籌權重股投資,提升它們的合理估值水準,産生藍籌股溢價效應。

  股指期貨的推出,無疑會迎來股市投資品種豐富的新局面。近三年來,隨著股指期貨籌備的深入,滬深300指數基金規模大幅擴張。截至目前,滬深300指數基金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股指期貨推出後,必將推動仲介機構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其他低風險産品的設計與開發,豐富市場工具,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與此同時,仲介機構將進一步朝多元化、差別化方向發展,機構投資者實力會大大提高,由此增強市場穩定力量。

  人們有理由相信,通過股指期貨的實踐,在市場平穩運作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包括以利率、外匯為標的的衍生産品也將相繼問世。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指期貨肩負著更多的責任。因此,在制度設計上,應充分考慮這一産品的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無論是産品與規則體系設計、技術系統、風險控制措施、會員入會程式,還是跨市場監管等方面,都應嚴格把關,確保股指期貨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李中秋)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