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2010年股市投資思路

2010-01-12 08: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肖燕

  2009年滬指漲幅超過70%,市場牛年走牛,皆大歡喜。2010年的虎年,市場是否會延續牛市而再度虎虎生威呢?筆者在此為投資者解讀“新股”、“指數”、“通脹”這三大關鍵詞,希望能對股民朋友繪製今年的股市投資路線圖有所幫助。

  新股是否影響“跨年行情”

  連續兩年,A股在歲末年初都延續上演了所謂的“跨年行情”。2007年末至2008年初,滬指一度從4800點上漲至5500點;2008年末至2009年初,滬指更是在2個月間漲幅逾30%。2009年12月,滬指表現一般,整月持續震蕩整理,但月末連續小陽收盤,似有展開跨年行情的意思。不過,筆者了解到,跨年行情是否成行,某種程度上要看IPO的臉色。

  自2009年6月底IPO重啟以來,新股發行逐漸增多,至12月達到頂峰,月發行35隻新股,創造了自1997年7月以來的最高紀錄。如此眾多的新股扎堆發行,對市場資金面的影響可想而知。2009年12月,市場成交量持續萎縮,連累股指在3000點至3400點區間來回震蕩整理,部分熱點個股則出現暴漲暴跌行情。

  儘管公開資訊僅僅更新到2010年1月7日,但數據顯示,在2010年的前4個交易日中安排了14家公司IPO。近期市場已有關於“牛市下半場”的論調,所以過量過密地IPO,很可能加速“下半場”的到來和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上兩次的“跨年行情”,IPO的影響並不大。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A股共有26家公司實施IPO;2008年底至2009年初,IPO暫停。而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7日,IPO公司已達49家,對“跨年行情”的資金面構成了直接影響。

  但我們也要考慮另一個因素,即儘管2010年的前4個交易日就有14家公司IPO,但整個1月新股發行數可能趨緩。原因在於:按照新股發行相關要求,元旦後排隊上會的公司需補交最新一期的財務報告,而準備這些報告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確實如此的話,那麼在基本面向好、年初大批新基金建倉入市的背景下,“跨年行情”可期。

  指數仍有上漲空間

  綜合近期陸續發佈的機構研究報告來看,機構對於2010年的A股市場比較樂觀。其間GDP、企業業績增長都會快速回升,對資金會有正面刺激作用,而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獲批則直接利好大盤股,對指數的拉升大有幫助。因此,一些機構觀點趨同,認為只要不出大利空,大盤還有30%左右的上漲空間。

  指數樂觀,並不表示個股樂觀,在既往的牛市行情中,賺了指數不賺錢的投資者大有人在。因此,對於投資機會的把握顯得很重要。

  有關投資機會,是見仁見智的話題。時機好的時候,機會自然多,危機四伏時也未必沒有機會。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受IPO影響,“跨年行情”可能以震蕩為主,但一些小盤或超小盤次新股充滿了投資機會。由於年初正值2009年年報公佈期,這些次新股中有一些具有高分紅潛力,它們很容易受到資金的關注。至於大盤藍籌股,股指期貨及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將使它們反覆出現投資機會。

  通脹預期下把握好投資機遇

  2009年10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提出了“管理通脹預期”這個概念。2009年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國民經濟運作數據,CPI同比、環比雙雙由負轉正,特別是同比轉正是2009年2月份以來首次,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和加息的預期進一步強化。

  通脹對於股市的影響,十分重大。有關通脹的話題,很可能成為2010年股市一個重磅話題。市場人士指出,通脹預期和加息預期雖然相輔相成,但在股市裏又互相矛盾。通脹預期促使更多的銀行存款資金涌入股市尋求機會,加息預期又使得相當數量的資金離開股市變身為銀行存款,市場走向因此也變得糾結起來。

  從目前情況看,溫和通脹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正高速成長中的經濟體來説並非洪水猛獸,而是一個常態的存在,有利於經濟發展和就業。過度通脹就需要提高警惕,管理層會因此而退出經濟刺激計劃,同時實施比加息更嚴厲的貨幣從緊政策。但在通脹預期高企的情況下,股市其實也充滿了投資機會。儘管股市流行“見光死”,但從現在起關注通脹概念股,仍為時不晚。短期可關注原油和農産品板塊,前者價格經過充分的整理後,未來有望重拾升勢;後者仍在低位徘徊,應有補漲機會。此外,地産板塊、消費板塊以及資源類板塊,都值得長期關注,尤其是資源類板塊中的煤炭行業。我國作為産煤大國,具有行業價格話語權,股市中對應的業績出色個股,就會隨著通脹預期的逐步加強而受益。(邵陽 文興)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