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政策“緊箍咒” 信貸類産品存變數

2010-01-11 08: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胡珊珊
  數量萎縮成定局預期收益率看漲

  2009年的銀行理財市場,最耀眼的莫過於信貸類理財産品,這類産品以低風險、收益穩定而受到穩健型投資者青睞。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2009年,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産品7315款,其中信貸資産類産品發行3661款,佔比達50.05%。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對信貸理財産品的“緊箍咒”越來越多,先是財政部禁止地方財政擔保,後是銀監會叫停了購買本行信貸資産的銀信産品。分析師表示,信貸類理財産品中有近一半是以本行信貸資産發行的,銀監會的新規必將影響到信貸類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不過這類産品的收益率也將隨著銀根的收緊而進一步走高。

  半數産品或受限

  2007年以來,信貸類理財産品一直受到市場青睞,發行數量逐步攀升、佔比持續提高。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2008年投資信貸資産的理財産品發行數量分別為484款、2237款,在當年銀行理財産品發行總數中的佔比分別為15.9%、34%。

  由於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去年三季度銀行信貸開始收緊,隨之而來的則是信貸類理財産品的“井噴”。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2009年下半年,共發行了2668款信貸資産類理財産品,佔該類産品全年發行量的72.9%,出現明顯的井噴現象。據悉,下半年該類産品發行之所以驟然增加,主要與銀行“騰挪”信貸資産的需求增加有關。

  按照資産的“成分”來劃分,信貸類銀行理財産品主要可分為存量資産類和新發貸款融資類理財産品。近期發行的信貸類理財産品有近一半是存量資産類,具體操作方式是銀行先將對公業務的存量貸款資産轉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以此貸款為投資標的向銀行發行某信託計劃,而銀行再將此信託計劃作成信貸類理財産品向公眾發行。存量的信貸資産轉讓類産品,目前已為政策所禁;現在仍在售的銀信合作理財産品是後一種新發貸款融資類理財産品。

  由於其擁有相對較高的年化收益率,風險相對其他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産品較低,信貸類理財産品被不少投資者視作保守投資需求的首選品種。但日前銀監會下發的《中國銀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則給信貸類産品戴上了“緊箍咒”。通知第五條規定“銀信合作理財産品不得投資于理財産品發行銀行自身的信貸資産或票據資産”。

  普益財富的研究員表示,由於投資于銀行自身信貸資産類的理財産品將逐漸停發,該類産品在信貸類理財産品中佔據大半,信貸類産品數量的萎縮在所難免。

  優勢凸顯信託貸款類將成新熱點

  普益理財發佈的《轉型中的我國銀信理財市場》報告表示,信託貸款類(新發貸款融資類)理財産品十分接近銀行貸款業務。主導模式是將理財資金轉換為信託計劃後向指定的客戶發行貸款,客戶必須提供充分抵押質押保障,風險相對較低,這是其此次“躲過一劫”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2010年伊始,信託貸款類理財産品迎來開門紅。民生、光大、中信等隱含銀行的相關産品密集上市,最高預期年化收益達到4.15%。

  國泰君安銀行業研究員武永剛認為,從監管政策的導向來看,銀監會在2010年將引導信託公司不斷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信託公司與銀行的合作將不再僅僅擔任平臺的作用,將會在項目前期調研、風險控制措施落實、後期管理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相信信託理財將會在2010年的理財市場佔據越來越高的份額,將會以較高的收益、靈活的設計、多渠道的投資品種、嚴格的風險控制得到更多投資者的認可。

  武永剛認為,站在2010年的起點展望理財市場,信託産品優勢凸顯。從政策環境來看,國家將繼續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基礎設施領域、房地産領域、證券市場仍將存在大量投資機會。國家加大民生投入,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將使信託資金在消費領域尋找到新的投資機會。收入分配向個人傾斜,家庭和個人財富不斷增長,也將使信託理財的需求更加旺盛,從而促進信託理財市場的持續繁榮。

  産品收益率有望走高

  建行的理財顧問表示,雖然2010年信貸類理財産品供應量可能減少,但在加息預期下,明年該類産品的預期收益率有望走高。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表示,2009年到期的信貸類理財産品收益表現穩定,逾九成産品實現預期收益,其中多款超預期收益。

  普益財富的統計顯示,在2009年新發行的産品中,長沙銀行“金芙蓉”2009年第一期理財産品以7.93%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其期限為1.5年。排名第二的是華夏銀行“華夏理財-創盈31號”信貸資産信託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為7.665%,期限327天。在新發行的産品中,高收益的産品不少期限都達到兩年到三年。

  不過,也有專家建議,雖然加息預期以及經濟復蘇給信貸類産品及部分結構性理財産品帶來了超預期收益的機會,但目前購買銀行理財産品仍應以短期為宜。(記者 劉振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