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八屆 > 要聞

臺灣鄉親跨海續緣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啟動

時間:2016年06月11日 14:36:00來源:台灣網

  6月10日晚,“第八屆海峽論壇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啟動儀式在廈門舉行,參會臺灣鄉親們在會場合影留念。(台灣網 蕪同 攝) 

  台灣網6月11日廈門訊 (記者 蕪同)在當今世界的人類歷史上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有一個族群,幾百年前為生活所迫,歷經千難萬險跨海去對岸討生活,但仍然日夜思念祖籍地,於是他們就把自已新的居住地命名為故鄉的村鎮名,以示永不忘本,並寄託濃濃的鄉愁;從此,在海峽兩岸出現了600多個相隔大海、但完全一樣的同名村鎮。6月10日晚,“第八屆海峽論壇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啟動儀式在廈門舉行。本屆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邀請了臺灣同名村鎮鄉親380人來福建探親謁祖、修撰族譜、考察交流、敘緣聯誼。閩臺兩地的對接村鎮也由去年的28對,擴大至76對。閩臺同名鄉鎮鄉親和有關人士400多人出席了啟動儀式。

  福建是臺胞主要祖籍地,臺灣民眾祖籍福建的約佔83.1%,閩臺同名村鎮是彰顯閩臺血緣關係與地緣關係相融合的歷史見證。此次參加續緣之旅的臺灣鄉親有來自臺北、臺中、臺南、嘉義的,也有的來自南投、苗栗、彰化、高雄等地,大部分是第一次來到大陸,第一次回鄉。

  來自臺灣新竹縣寶山鄉雙溪村的村長許秋天説,這次的尋根之旅,可讓住在臺灣的我們深入了解自己的祖先從何處到臺灣,讓我們兩岸的鄉親共同謁祖懇親。兩岸一家親,見了面才知道為什麼一家親:我們是同文同種,同一祖先,所以是親上加親。

  泉州市泉州港前黃鎮鳳山村連氏家族,明末清初有多支族人遷臺,目前連氏的後厝村、國墩村等均是閩臺同名宗村。泉州連氏家族代表連育華在發言中表示,相信在座的兩岸同名村鎮的宗親們,每個家族都有一部入墾、播遷、拼博的悲壯歷史,今天,每個家族同樣在追根求源,充分體現了閩臺同宗、血脈相連。兩岸一家親、同胞情誼深。我們期待更多的臺灣宗親參與每年一度的尋根謁祖活動。

  據悉,本次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活動有以下特點:

  一是以族譜續前緣。活動期間,開展同名村族譜對接、宗姓聯誼,讓兩岸鄉親真實地了解祖籍地同宗族親的宗性、血緣、人文和根親,共同傳承同名村鎮民俗、宗親、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讓閩臺兩地宗親鄉情更好地延續,讓閩臺兩地血緣更濃、親緣更親、情緣更深。

  二是以圖展傳鄉情。通過舉辦攝影聯展,配對展示兩岸同名村鎮的美麗風光、風土人情及日新異的發展變遷,讓兩地的鄉親感受到同名淵源的村鎮鄉情與風貌,增進臺胞對福建祖籍地“同根同源”的認知,對同名村的意義及背景有更深刻的領會。

  三是以根植育同心。續緣活動期間,兩岸同名村鎮的鄉親共植同心樹,將對故鄉的眷念之情共同寄託于具有生命力的樹苗,撒播取自兩岸同名村鎮的泥土,澆灌取自兩岸同名村鎮的水,共同見證同心樹的成長,促進彼此心連心。

  四是以祭祀憶族親。邀請臺灣同名村民眾,特別是從未到過福建的臺灣鄉親們回故土尋訪,與來自福建同名村鎮的代表歡聚一堂,尋根謁祖,走訪福建具有閩臺特色的祖地、祖廟、宗祠、山川名勝等,讓臺灣鄉親增進對祖籍地的了解,對祖國的認同感。

  五是以青年聯情誼。續緣活動特別邀請年輕的二代、三代臺灣鄉親回故鄉,聽鄉音、話鄉情,實現閩臺續緣之旅交流由年老一代向年輕一代的拓展。找尋閩臺青年面對面的交流平臺,加深臺灣新生代對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宗教文化等閩臺同根文化的認同,增強臺灣青年對祖籍地的歸屬和向心力。

  在啟動儀式上,兩岸同名鄉鎮的鄉親們,分別走上舞臺,引吭高歌,抒發他們親人相見的喜悅心情。(完)

  “第八屆海峽論壇 閩臺同名村鎮續緣之旅”啟動儀式上,來自臺灣新竹縣寶山鄉雙溪村的村長許秋天發言。(台灣網 蕪同 攝)

【編輯 李瑞艷】
論壇資料

論壇日曆(6.11-6.17)活動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