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長三角及珠三角  > 正文

上海自貿區獲制度紅利 專家:廣州或成自貿區新寵

2013-09-02 09: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海自貿區獲制度紅利專家:廣州或成自貿區新寵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8月30日做客中新網財經頻道視頻訪談 中新網 張龍雲 攝

  中新網9月2日電(財經頻道 曾會生) 商務部日前消息,國務院正式批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上海自貿區將釋放諸多制度紅利,這也引得各地紛紛爭取設立自貿區。據媒體報道,天津、重慶、廣州、廈門和青島等地都在籌備設立自貿區。專家表示,上海成立自貿區有其自身優勢,也會獲得創新和制度紅利,需防範投資監管和企業不平等待遇等風險;廣州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設立自貿區的城市。

  上海自貿區拔得頭籌釋放制度紅利

  今年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上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8月22日,商務部表示,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至此,上海終於在自貿區的建設上拔得頭籌。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8月30日做客中新網財經頻道視頻訪談時分析,上海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上海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是南北相接的地方,從地理優勢來講,它不像廣州那麼偏南,又不像天津靠北; 第二個很大的優勢是上海外資外貿的發展,因為改革開放那麼多年,上海的外資外貿發展在我國確實走在前面,吸收的外資比較多,而且輻射到周邊的一些地區; 第三是營商環境,上海的創新意識很強。給它一個大的空間,它的創新可以在這個試驗區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再一個是人才優勢,上海可以吸納海內外的優秀人才,它的教育資源、科技資源也都比較好。

  “應該説很多制度上突破性的東西會在上海嘗試,這對它來説是創新的紅利。對上海來説意味著最重要的兩個字:契機,發展和創新的契機”莊芮還表示,因為上海自貿區開風氣之先,肯定會有制度紅利。制度上包括監管模式等創新,也會帶來更寬鬆的環境或者更好的發展契機。

  防範投資監管和企業不平等待遇風險

  據悉,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服務業先行先試的一個重要平臺,將按照“負面清單”管理方式放開投資準入。

  莊芮認為,投資的“負面清單”也是上海自貿區比較很大膽的嘗試。因為以前外資流入那麼多年,相對來説管理還是比較嚴格。而實行“負面清單”的模式,就意味著列出來哪些不開放,單子以外的全放開,這對於監管部門來説是有挑戰的。“如果出現了新的業態和投資,是不是自動開放了呢?投資的審批環節沒有了,通過什麼環節管理和控制它。這對政府職能轉變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調整來説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在莊芮看來,從監管的角度來説,風險可能比較大是在投資和資本轉移上,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監管恐怕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另一個風險是企業不平等待遇問題。“因為你的政策有傾斜,境內關外會存在一個不平等待遇,那企業的不平等待遇會不會帶來一些風險?確實是有的。”但她表示,改革總是有風險的,沒有風險就談不上試驗區了。在28平方公里的地方做,風險是可控的,如果嘗試成功進行推廣,企業的待遇就平等了。

  廣州可能成下一個設立自貿區的城市

  對於自貿區的設立,各地方政府非常重視,自上海試驗區獲批後,多個城市躍躍欲試。據悉,天津、重慶、廣州、廈門和青島都在爭取設立自由貿易區,到底哪個或哪些城市可能成為自貿區下一批“寵兒”?

  莊芮認為這個預測比較冒險,但她還是判斷,廣州可能成為下一個設立自貿區的城市。據她分析,廣州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有自身的基礎;而且現在東南部地區面臨一個轉型升級比較突出的問題,這一批改革開放的前沿在整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亟需制度上的突破。

  相比照當年經濟特區和經濟開放區的建設,自由貿易區建設會不會很快擴容,甚至大範圍鋪開? 莊芮表示,進度不會那麼快,也不適合那麼快。小範圍布點比大面積鋪開更好,因為涉及到一些深度改革,可以通過試驗區慢慢積累經驗,沒有必要大面積地複製。

  對於自貿區未來的發展和數量,莊芮表示,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通過試驗區再推到全國,沒有必要一下子布多少個點。“改革要大膽地試,但是一定要穩。試驗區只是一個手段,不是我們根本的目的,我們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改革和開放,如果能夠做到開放、推進改革的話,不在於大小數量多少,是不是可以成為一個全流通的區域。”(中新網財經頻道)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