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時評:經濟結構調整需找出“黃金平衡點”

2014-05-09 09:3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數據解讀

  短期內,由於依靠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無法帶來長期可持續發展,而經濟結構調整不可避免抑制總需求。如何在“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間找到“黃金平衡點”依舊是擺在新一屆政府面前新的重大挑戰。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進入“七上八下”的中速增長時期,中國經濟減速背後的結構性調整正在全面展開。今年一季度,經常項目順差為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52億美元大幅收窄,較去年第四季度也大幅收窄,預計今年整體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重將繼續下降。

  國際收支的再平衡既有主動調控的原因,更有被動調整的原因。近兩年,發達國家欲借“再工業化”重奪國際貿易競爭主導權,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新陣地,對中國出口形成“前堵後追”之勢, 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2013年,我國産品出口到傳統發達市場佔比從去年的40%左右下降至37.6%,並且這一趨勢也在今年一季度有所延續。與之同時,新興經濟體貿易競爭追趕態勢進一步增強,東盟製造、印度製造、墨西哥製造開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實現對中國製造的供給替代。另一方面,TPP+TTIP+PSA正在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5.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3.7%,出口下降6.1%。其中3月當月,出口同比下降6.6%,顯示出口面臨較大壓力。

  國內投資消費結構正經歷 “再平衡”。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繼續小幅下滑,同比名義增長17.6%,比上月降0.3個百分點,比去年底下降2個百分點。表面上看,投資率下滑與産能週期和杠桿週期相關。從産能週期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正在消化2010-2011年大規模投資釋放的産能,且房地産、地方投融資平臺對實體經濟的擠壓持續存在。産能過剩行業已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擴展到風電、光伏、碳纖維等新興産業,許多行業産能利用率不足75%。去産能化緩慢制約了新增投資的增長。

  如果考慮到我國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盈利能力較低這一因素(僅為全球平均利潤水準的一半),我國企業的債務負擔可能已達到全球平均水準的3-4倍,也對投資形成拖累。

  而反觀消費需求, 2013年全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8896元,實際增長9.3%。2013年中國每人平均GDP接近7000美元,基本上屬於中等收入國家的中低水準,這意味著不可避免地進入投資-消費再平衡的發展階段。

  由此可見,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無論是結構性還是週期性都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短期內,由於依靠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無法帶來長期可持續發展,而經濟結構調整不可避免抑制總需求。因此,如何在“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間找到“黃金平衡點”依舊是擺在新一屆政府面前新的重大挑戰。

  □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