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鎘米”: 飯碗中的“48號魔鬼”

2013-05-21 09:44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鎘米,這一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大米,連日來不斷挑動著人們的神經。

  5月16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公佈了第一季度餐飲食品抽檢結果,在對18個批次的大米及米製品抽檢後,監管部門發現有8個批次的大米鎘含量超標,比例高達44.4%。

  該消息一齣,旋即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一時間,“毒大米”搞得人們惴惴不安。市場上的含鎘大米究竟有多少?除了鎘,大米中還有無其他重金屬?鎘米到底有多毒……這些疑問,始終盤旋在人們心頭。

  如何挑選放心大米

  鎘米究竟有多毒?

  鎘,是一種重金屬,銀白色,有光澤,化學符號Cd,在元素週期表中名列第48位。由於鎘對人體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亦被稱作“48號魔鬼”。

  原本,鎘與人類沒有親密接觸,但由於人在焙燒礦石及濕法取礦時,鎘被釋放到廢水廢渣中,並通過水源進入土壤和農田。自此,鎘與人類形成了“剪不清,理還亂”的複雜關係,稻米成為了介質。有研究表明,水稻是對鎘吸收最強的大宗穀類作物,其籽粒中鎘含量僅次於生菜。

  此次“鎘米超標”事件,之所以引發人們的極大關注和擔憂,主要緣于大家迫切想知道:吃了鎘米到底會怎樣?

  醫學研究表明,鎘主要在肝、腎部積累,並不會自然消失,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慢性積累後,人會出現鎘中毒症狀。鎘的拿手絕招是先損壞人體的腎功能,讓骨骼生長代謝發生障礙,進而使骨骼出現各種病變,像骨痛病、軟骨病、骨質疏鬆。

  鎘米的危害,最早于上世紀60年代在日本被發現。日本由於開礦致使鎘嚴重污染農田,農民長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的稻米導致鎘中毒,患者骨頭有針扎般劇痛,口中常喊“痛啊痛啊”,鎘中毒因此被稱為“痛痛病”,情況最嚴重的患者身上曾同時出現100多處骨折。日本“鎘米中毒”事件,曾被國際衛生組織列為上世紀8大公害事件之一。

  而在廣西陽朔縣興坪鎮思的村,曾流行一種叫做“軟腳病”的怪病,醫生對此也束手無策。除了人之外,該村還有“雞下軟蛋,初生小牛軟骨”的奇異症狀。經過調查,媒體和專家都認為,鎘污染的水稻,是所謂“軟腳病”的根源。

  據南京農業大學潘根興教授介紹,鎘進入人體,會抑制鋅和硒的吸收,後兩種正是促進鈣質吸收的微量元素。體內鎘超標易患高血壓、肺氣腫、骨質疏鬆等病症。此外,鎘代替了鈣、鋅等元素,容易引起體內功能紊亂,影響身體代謝。

  “攝入多少量的鎘會對人體産生危害,這要根據不同個體的體質確定。”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博士表示,綜合國外尤其是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綜合而定,人一生中(前50年計),攝取的鎘最好不宜超過2克,否則腎小管會開始受損,使得鈣磷和小分子蛋白質不能重吸收利用,導致骨痛病。

  據了解,我國食品中鎘限量衛生標準規定,大米鎘含量點0.2毫克/公斤、麵粉鎘含量點0.1毫克/公斤、肉魚鎘含量點0.1毫克/公斤、蛋類鎘含量點0.05毫克/公斤等,由於衛生標準的制定需要安全系數方面的考慮,以及人體內在的代謝能力,所以短期攝入鎘超標食品,並不意味著傷害會立即顯現。

  有專家認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72年發佈的專家委員會建議,人每日由食物攝取鎘的耐受量為1mg/kg,即為我國大米鎘標準的5倍。因此,即使吃這樣的鎘超標大米,對於正常人來説,也是可以耐受的,不必過於恐慌。但亦有專家指出,比起以麵包、馬鈴薯為主食的國家,中國人對稻米的需求量非常大,65%的中國人以它為絕對主食。即便國內的標準嚴於國際,但若長期攝入這些大米,量的積累會讓潛在的健康風險爆發。

  如何遠離鎘危害?

  和普通大米相比,鎘超標大米同樣顏色純白,顆粒飽滿,看不出兩樣,只有經過儀器檢測,才能分辨出來。那麼,應該如何遠離鎘米對人的傷害呢?

  對此,潘根興教授指出,鎘中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市場上的大米可能來自全國各地,一般百姓會在不同超市買不同牌子的大米,吃了“百家米”後,都市人目前大米的食用已經達不到中毒的量了。

  專家表示,預防鎘危害首先要不吃鎘超標大米。在無法自己區分的情況下,注意大米産地,不買來自鎘污染地區的大米,多吃沒有鎘污染記錄地區出産的大米,不要連續多年一直食用同一地區、同一品牌的大米,最好多個品牌大米換著吃。

  其次,即便無法確定自己的米是否鎘米,也不要緊,改變以大米為主食的單一結構的飲食模式,不要總是吃大米,最好米麵混搭,多樣化飲食,有助於降低患病風險。只要不是連續的進食大米,能夠進入人體的鎘也是微量的,短期的使用不會給人體帶來健康風險。況且,很多的市場上的大米還是安全的。

  此外,適量進食一些含鋅和硒豐富的食物,像海鮮産品、豆類、蔬菜等,以此對抗鎘米造成的損害。含鋅量高的食物有牡蠣肉、牛肉、牛奶、雞肉、雞肝、蛋黃、貝類、花生、穀類、馬鈴薯、蔬菜、紅糖等,含硒元素高的食物有洋蔥、大蒜、西蘭花等。專家還建議,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增加蛋白質、膳食纖維的攝入,多補充水,可以促進排泄,有利於毒素儘早排出。而綠茶也有解毒的作用,促進排泄。

  ■連結

  我國大米産地眾多,消費者如何才能買到放心、新鮮、口感、營養俱佳的大米呢?專家表示,“望、聞、摸、咬”四招可選購到放心的大米。

  望:看色澤辨新陳大米。陳舊的大米色澤變暗,黏性降低,失去大米原有的香味;表面呈灰粉狀或有白道溝紋的米是陳米,其量越多則説明大米越陳舊;米粒中有蟲蝕粒的也是陳米。若發現大米腹部常有一個不透明的白斑,説明是不夠成熟的稻穀;米粒上出現一條或更多條橫裂紋,是爆腰米,不要購買。

  聞:購買大米時,可以捧起大米聞一聞,陳米會有發黴的氣味,或者有存放在倉庫的味道,一旦有大米有這樣的味道,不要購買。

  摸:新鮮的大米手感很好,手摸一摸,光滑圓潤;陳米、劣質米手感粗糙。

  咬:大米硬度越強,蛋白質含量越高,其透明度也會越好。一般情況下,新米比陳米硬,水分低的米比水分高的米硬,晚米比早米硬。牙齒一咬變成粉狀,説明大米不新鮮,如分成兩塊,説明大米新鮮可選購。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