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房産稅試點有望新增數城市 並針對增量房徵收

2013-05-21 08:52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不斷高漲的房價讓擴容房地産稅試點的呼聲也隨之高漲。記者昨天了解到,財政部已將研究逐步在全國推開房産稅改革試點作為稅改重點之一,國稅總局本月剛剛又拋出了研究改革財産稅等稅改項目。同日有媒體報道稱,房産稅試點擴容已提上日程,將新增數個城市並針對增量房徵收。

  據媒體報道,房産稅試點擴容已提上日程。繼上海、重慶試點徵收房産稅後,今年有望新增數城市進行試點。新增試點城市執行方案與標准將因地制宜,預計主要針對增量房徵收。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透露,5月9日,國稅總局新任局長王軍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聽取了他和其餘10位專家學者對做好當前和今後稅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專家學者對深化稅制改革、進一步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推進稅收法制建設等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5月13日,國稅總局拋出三大稅制改革研究項目,其中在優化中國稅制結構的方向和路徑方面提出,對正在進行的稅制改革,如財産行為稅(財産行為稅類包含房産稅)改革等各項具體改革措施是否需要作適當調整,以及調整的時機和步驟應加以重點研究。另外,還要研究稅收調節經濟、公平分配的一般規律。在實施稅收調控過程中,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在稅收手段和其他經濟手段之間合理取捨和搭配;從主要國家有關結構優化和社會公平的稅制改革成功經驗借鑒,從中提煉出普遍做法等問題。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稱,對於房産稅試點擴面的城市和配套政策,因事涉敏感,具體的全面內容需相關政府部門正式發佈。但他提出,擴大試點範圍的改革方向已經鎖定,房産稅擴徵只是時間問題,南京有望進入試點城市之列。

  賈康提出,房價的泡沫化需要房産稅遏制。限購的行政調控手段只能階段性控制在一定水準,要達到長期效果,還需正式建立房産稅改革框架。且房産稅主要針對擁有多套房的高端收入者,也有助於縮小收入差距。

  賈康舉例,上海和重慶的房産稅政策是有抑製作用的,已經起到了經濟杠桿調節的一定效果。今後的試點擴容,房産稅稅率和起徵點應允許各地間存在差異。

  ■專家建議立法主導房産稅擴面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建議,房價作為一種市場行為還是應該主要通過市場手段來調整。國家和各地先後出臺了一系列住房限購政策,但不少大中型城市房價仍在增高。這可能與行政手段具有一定滯後效應有關,行政手段雖然對房價有影響也有出臺必要,但是治標不治本。因此有關部門可考慮加快房産稅擴容試點的力度,用房産稅逐步接替限購住房的政策。

  劉劍文強調,從長遠考慮,房産稅改革應堅持以立法為主導,而非以行政手段來指導。此前理論界曾有聲音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産稅暫行條例》曾明確提出該稅種只對單位和商業地産徵收。而當前的房産稅擴容試點則是面向個人的民宅徵收。因此伴隨著房産稅的擴容試點,有關部門應在多傾聽民意的基礎上,儘快修法,首先解決房産稅擴面的程式合法問題。隨著程式正義的實現,堅持稅收法定主義,形成房産稅改革的共識,也有望減少房産稅擴容試點所可能帶來的群體性事件或爭議等問題。這種矛盾的減少,才能讓房産稅真正逐漸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穩定來源之一。

  調控房價試點房産稅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也參與了國稅總局的專家學者座談會。

  張斌認為,房産稅改革推開將取決於有關部門的目的是為調控房價還是調控收入。如果只是為調控一些地區偏高的房價,只要在這些地區進行房産稅試點,就有望達到這一目的;如果是要調控居民收入問題,出於公平起見,就理應在全國範圍內同步推出房産稅。從目前看,僅擴大部分試點地區的可能性很大,且應會採取相對較低的稅率。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城市與房地産經濟研究室主任倪鵬飛認為,深圳成為下一批試點城市的可能性較大。他解釋説,最初我國房地産商業化發展模式、運作體系和相關制度,很多都是從香港借鑒後,在深圳特區先行先試後推廣至全國。目前深圳樓市具有國內樓市的普遍性問題。在深圳試點,預計將為房産稅繼續擴面試點積累更多有益經驗。(記者趙鵬)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