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國家調控目標不是地方增長底線

2013-05-21 08:58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部分地方認為國家制定的宏觀增長目標是必須完成的底線,自身增速必須高於這一目標,否則就“太慢了”、“丟面子”。實際上,宏觀目標是針對全國而言,各地只要按自身實際和經濟規律辦事,增速快一點還是慢一點,並非最重要。更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貽誤轉型良機

  在一季度宏觀經濟增速出現滑落的形勢下,許多省份的經濟增速也隨之下降。但是與全國7.7%的增速相比,各地增速普遍高於這一數字。一些西部省份增速甚至仍高達12.6%以上。即便速度最慢的北京、上海兩地,也分別達到7.9%和7.8%。

  筆者以為,各地因所處發展階段不同,導致增速存在差異有其合理性。但同時應警惕,部分地方存在“把國家調控目標作為自身增長底線”的認識偏差,認為經濟增速必須高於全國7.5%的目標,否則就“太慢了”、“丟面子”。有的甚至相互攀比、層層加碼,從而阻礙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首先,從一季度各地增速數據看,總體反映了我國區域發展現狀:西部地區仍處工業化加速期,大投資、大項目使多個省份保持12%以上的高增長;中部地區如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增速雖較去年滑落,但産業轉移和城鎮化推進,支撐其保持10%左右的較高增速;東部地區如廣東、浙江、上海等,由於經濟總量基數較大,結構調整形勢緊,增速基本低於9%。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增速均高於全國,並非意味著地方數據虛高,而是與統計中存在跨區域重復計算等技術因素相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事實也證明,當前不少地方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不願降速、不會降速、盲目求快”的現象。

  早在今年各地“兩會”期間,就有統計發現,有24個省份增速目標高於10%,其中10個省份目標更是高於12%。這些數字遠超7.5%的國家宏觀目標。

  實際上,無論是7.5%的全年增長目標,還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國內生産總值到2020年翻一番,都是相對全國情況而言。具體到每個省份,由於其經濟基礎不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同、開發強度不同,相應增速必然存在差異:一些地方如中西部省份,經濟總量小、底子薄,工業化、城鎮化處於加速階段,經濟增長必然快於全國平均水準;經濟發達地區省份由於經濟總量大,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速理應放緩,並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總之,只要按自身實際和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增速快一點還是慢一點,並不是最重要的。仍以北京、上海為例,雖然兩地近年來經濟增速多次位於全國末端,但由於致力於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第三産業、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貢獻率不斷提高,在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內生動力反而明顯提高。

  相反,一些地方為確保增速不下滑,仍然高度依賴投資驅動。數據表明,許多省份前4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居高不下。從電網項目到化工項目,從園區建設到軌道交通建設,甚至削山造地、填海造城……如此高強度的投資仍未有效抵制經濟下行,只能説明投資效率正在繼續下滑。這不僅對經濟結構調整有害無益,還會導致地方債務、土地財政等新的矛盾和風險,不免令人擔憂。

  要改變這些地方政府部門不願降速、盲目求快的錯誤心理,關鍵是要改革政績考核辦法,不再以GDP為考核目標。當務之急則是加快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以簡政放權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推動經濟轉型、釋放創新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政府部門只有把工作重點從過度干預微觀經濟領域的投資、生産經營活動,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市場才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也只有如此,各地才不會對經濟增速盲目追求,經濟發展才能尋找到最健康、最有後勁的合理速度。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