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地溝油風波是否衝垮川湘“小支柱”

2010-04-06 13:5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前不久,隨著某個關於“地溝油流向湘川菜居多”的報道,備受詬病的地溝油再次強烈進入人們的視線,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3月1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隨即下發《關於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最近又有“專家”給出了更為“驚悚”的數據:10%的地溝油又回到了餐桌,地溝油毒性是砒霜的100倍,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湘菜川菜可謂名滿全國,也是兩省經濟“小支柱”。地溝油風波對湘菜川菜有多大打擊呢?

  “從每天交上來的流水賬看,目前地溝油事件還未對我們餐廳造成什麼影響,但是我們也已經在大廳最醒目的位置拉起條幅,告訴客人我們後廚用油的品牌,並歡迎客人去後廚檢閱,事發後我也和在京的其他湘川菜品牌店聊過,他們也表示目前營業狀況還未受到影響。”記者採訪時湘臨天下的經理姚科輝這樣説。

  他還説:“我從業十幾年,一直做品牌管理,對品牌的重要性視如生命,湘菜、川菜不但是湖南、四川的品牌,這個老祖宗留下的口碑品牌是屬於全中國的,我不能否認一些小餐廳走偏了路,為了追求利益去做些違背良心的事,但是只要是做品牌的人,都不會拿這個開玩笑,我們更注重的是客人的健康,怎麼能讓這兩大菜係更好地傳承下去,而不是因為一桶地溝油敗壞了幾千年的傳承。”説到這兒,姚科輝顯得有些激動:“我不去猜測媒體報道的真實程度,但是作為湘菜的經營者,我敢保證在我的視線裏沒有地溝油,這個請全國人民檢閱。”姚科輝最後告訴記者,近期,在京的各家湘川菜管理者,包括採購等店內重要環節上的人員要開一次座談會,爭取在業內做到零污染。

  地溝油屢禁不止,這無疑與高額的利潤是分不開的。據了解,從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左右。掏地溝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一個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煉之後,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於高級白領的收入。

  據悉,自3月份媒體報道了武漢、廣東等地的餐館違規使用“地溝油”後,湖南省有關部門對長沙市30多家大中型餐飲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均未發現使用“地溝油”的現象,也沒有接到顧客關於“地溝油”的任何投訴。省餐協負責人表示,在4月底前,各餐飲企業將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對全省“地溝油”的查處、整頓工作,切斷“地溝油”的源頭。

  對地溝油的監管涉及衛生監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品質監督、環保、公安和建設等多個部門,在現實中分工變成了分家,誰都有責變成了誰都無責。其次,像地溝油問題及其解決,在很多地方沒有進入政府部門考核指標體系和政府官員的獎懲體制,因此缺乏積極治理的自覺性。還有就是,由國家有關部門共同下發的《食品生産經營單位廢棄食用油脂管理的規定》,雖然明確了從事加工廢棄油脂活動的單位,不得將廢棄油脂加工以後再作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銷售,但對違反者怎麼處罰、處罰程度等,均未做具體規定,從而缺少可操作性。

  不可否認,地溝油説法的風行,帶有現代社會資訊傳播的典型特徵,即:資訊越多,人們判斷力反而下降,反而更容易出現群體性恐慌事件。一方面,這是網際網路特性所決定的,在網際網路平臺上,資訊發佈成本極低,很容易形成“三人成虎”的效應;另一方面,這些資訊在複製傳播過程中,會被不斷“加工”,越來越像真的,最後連發佈方都無法判斷真偽了。

  分析人士表示,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地溝油事件不停的上演。所以,只有有關監管和執法部門建立起責任明晰的工作機制、通力協作,及時發現、及時處置,才能確保地溝油從老百姓的食物中消失。

  “去吃川菜吧,不怕地溝油啊,怕!可是這輩子無辣怎麼生活呢?要是不出去吃你來做廚娘好啦,去你的,哈哈。”於是一群朋友互相打趣著進入某有名川菜館,要的還是招牌菜麻辣牛蛙、水煮魚、香辣蟹,還是一如既往吃的香噴噴。

  觀察人士指出,如何不讓一桶地溝油壞掉傳承百年的湘川菜,消費者和菜館經營者共同的努力和信心同樣重要。

[責任編輯: 胡珊珊]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