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不太可能進入餐館”的吊詭

時間:2010-03-26 13: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北京工商局3月24日舉行開放日。消保處長曹中生稱,地溝油提純成本高,不太可能進入餐館。北京油脂化工廠收集地溝油是用於其他産品加工。(《新京報》3月25日)

  “地溝油提純成本高,不太可能進入餐館”,但事實上,頻頻曝光的餐館使用地溝油的案例表明,地溝油在餐飲業中已為一些奸商趨之若鶩般地使用,因為使用地溝油的成本極為低廉,能極大地拉大收入和成本之間的“剪刀差值”,讓老闆們日進鬥金。

  “地溝油提純成本高”是事實,但“不太可能進入餐館”卻是謬論。在“達標提純”的前提下,高成本的提純費用當然會讓餐飲業的一些老闆望而卻步;但如果是在“不達標提純”或“半達標提純”的前提下呢?提純成本降下來了,地溝油還有那麼難進入餐館嗎?

  問題正在於,曹處長所稱的地溝油,其實和消費者所説的地溝油是兩碼事。曹處長所見的地溝油,是在實驗室被提純到一定指數、能通過ISO9001品質認證體系認證的地溝油,其提純成本當然高了,也就“不太可能進入餐館”;而那些受毒害的消費者所食用的地溝油,只是在低成本下經過“粗提純”出來的。只能説,曹處長這種理想化論調是不符合市場實情的。

  吊詭的是,在“地溝油餐館”已經頻頻曝光的已知事實面前,曹處長作出與事實相反的結論,其懷疑精神值得提倡,但不願意承認事實的態度卻令人無語。尤其是在地溝油已經危害到相當部分消費者的健康之時,曹處長仍在論證著地溝油有沒有可能進入餐飲業。這種吊詭言論的背後,其實折射著對民情的無知和漠視。

  需要反思的是,類似“地溝油不太可能進入餐館”這種對社情民意無知甚至漠視的論調,卻常常出現在我們一些執政官員的口中,像情景劇一樣不斷地在我們周圍上演,很多高論完全不是根據社會實際情況,而是根據實驗室裏的理想數據而得出的,那些對社情民意的無知源自他們的生活與社會、市民的脫節,也進一步折射出很多官員社會責任感的缺失。(肖漢傑)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