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蘇寧扶貧模式”走入山西隰縣助力精準扶貧

2019-03-07 13: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咱的梨,一定會越賣越好的!” 72歲的山西隰縣習禮村老支書閆雲海最近總是喜歡在村口的小廣場上和村民們念叨。

  老閆所在的隰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因歷史厚重,素有“河東重鎮、三晉雄邦”的美譽。在歷史和自然風光秀美的另一面,是隰縣的貧困面孔,作為貧困發生率達18.92%的地方,隰縣是個國家級貧困縣。同時,隰縣也是一個果業大縣:80%的耕地種植果樹,80%的農民從事果業生産,80%的農業收入來源於果樹,梨果是隰縣百姓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尤其是因皮薄、肉細、核小、可食率高、含糖量高而被稱為“中國大美梨”的玉露香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農民只能靠土地。國家級貧困縣隰縣坐落于呂梁山南麓,加上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都有利於梨樹的生長。1984年,老閆剛上任的時候,村裏窮得叮噹響,村民們吃不飽也穿不暖。面對這樣的境況,老閆在心裏對自己説,一定要讓村子脫離貧困,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2004年,老閆偶然接觸到了山西省果樹研究所培育的梨果新品種——玉露香梨。由於其具有皮薄、肉細、核小、可食率高、含糖量高等諸多優點,被國家梨産業體系專家公認為“中國大美梨”。老閆眼前一亮,一拍大腿,“我們就種這個!”於是,老閆就帶領村民們一起走上了種植玉露香梨的漫漫長路。

  然而,老閆雖然種梨在行,但對供應鏈、品牌這些概念幾乎是一竅不通。再加上近年來玉露香梨在隰縣越來越多的村推廣種植,規模快速擴張,産業脆弱性和風險也在增加。香梨的發展就此遇到了瓶頸。眼看村裏還有不少貧困戶還沒脫貧,老閆整天愁容滿面。

  2018年,蘇寧投入近500萬元,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在隰縣選定了6個村為玉露香梨“網際網路+扶貧”建設示範村進行定點扶持,其中為首的就是習禮村。蘇寧和善品公社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組織載體,依託各自在産業運營、商業資源、品牌公信力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圍繞技術推廣示範基地打造、品控管理、生産服務、貧困戶帶動、品牌建設等方面, 全面扶持玉露香梨産業競爭力培育和産品上行,為老閆和村民提供全方位的幫扶。

  除了定點扶貧,蘇寧還把在全國首創的O2O造血扶貧新模式——扶貧實訓店開到隰縣,這也是山西首家落地的蘇寧扶貧實訓店。蘇寧扶貧實訓店的落地,不僅為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定向就業實訓、線上線下行銷技能培養提供了平臺,實現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在當地落地,也成為隰縣玉露香梨産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重要抓手。通過線上的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隰縣扶貧館,蘇寧將深入隰縣農産品的“上行”通道,進一步引導和拉動以玉露香梨為代表的當地農特産品的生産和銷售,通過發展農村電商來幫助隰縣實現脫貧。

  在蘇寧的幫助下,玉露香梨的銷路是有了保證,看到村民的錢包鼓起來,老閆笑了起來,臉上的皺紋綻放起來。閆雲海操了一輩子的心,終於踏實了。

  關注三農問題,幫助更多像老閆這樣的人,是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一直的心願,在今年的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再次建議要聚焦精準扶貧,表示為響應黨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廣大電商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扶貧事業,電商企業積極實踐,創新模式,進一步完善長效扶貧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據悉,作為第一家和國務院扶貧辦簽訂全國農村電商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民營企業,蘇寧從長遠謀劃、細處著眼,成立由張近東董事長任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集團黨委牽頭組建扶貧辦,2018年專項投入超過5億元,從事扶貧工作的人員超過1000人。蘇寧依託自身智慧零售模式優勢與資源能力,線上上平臺首頁設置“助農扶貧”的獨立入口、獨立頻道,並依託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蘇寧拼購、蘇寧大聚惠等頻道及舉辦“扶貧日”等促銷活動,線上下依託蘇寧扶貧實訓店、蘇寧易購直營店、蘇寧易購零售雲加盟店、蘇寧小店、蘇鮮生等業態及服務網點,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精準扶貧戰略,全力推動“農産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助力脫貧攻堅事業。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