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報告稱2018年中國女性薪酬僅為男性的78.3%

2019-03-07 09: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3月6日電 領先的移動網際網路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佈《2019中國職場性別差異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女性平均薪酬為6497元,薪酬均值為男性的78.3%,男性薪酬優勢同比2017 年上升 8.7 個百分點,高收入區間男女薪資分化程度的提高,帶動整體薪酬差異上升。職位、行業、工作年限成影響性別薪酬差異的前三因素,而教育對減少性別差異起到正向作用。

  高低薪職位性別比例失衡 工程醫療等領域差異度最大 

  職位選擇是導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從男女雙方的求職特點來看,男性更偏向技術、銷售等工作強度大、薪酬回報高的崗位;而女性相對更青睞行政、運營、市場等工作強度一般,薪資中等的均衡型崗位。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女性向高級技術、産品、管理等崗位涌入,但大部分高薪崗位中,男女比例關係依然呈現明顯失衡狀態。

  上圖顯示2018全年前15個高薪崗位的女性佔比。除了排在第14位和第15位的戰略諮詢及證券分析師外,其餘崗位女性佔比普遍在30%以下。目前技術領域熱度最高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像識別、架構師等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相關崗位,女性佔比不足20%,甚至是個位數。女性在高薪技術類職位中的低參與率使得薪酬差異日益明顯。而近年來,各領域商業模式紅利減弱,行業巨頭轉向技術驅動,高級技術崗位薪資持續飆升,進一步強化了相關領域內高收入男性的薪酬優勢。

  從行業上看,男女薪酬差距較大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採掘冶煉、化學等工程製造類行業。這些領域中,男性因擁有生理優勢,在勞動參與率和職級晉陞方面均顯著佔優。而網際網路、醫療、電子通信等為代表的科技行業,雖然公平性相對更高,女性比例也在不斷提升。但由於這些領域中男性更多從事技術等高薪職位,雙方薪酬差異同樣較大。

  性別薪酬差異隨工作年限而拉大 教育成主要扭轉因素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指出,初入職場的新人性別薪酬差異最小。有3年以下工作經驗的男女薪酬差異約為10%;隨著工作年限增長,薪酬差異逐漸拉大。到5年以上時,女性由於面臨婚育、家庭等多重因素,職場晉陞難度陡然增加,工作年限的薪酬回報率明顯低於男性,且這種分化會隨著年齡增長進一步加快。

  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在高等教育階段,女性在校生所佔比例已經實現反超,2010-2016連續7年,本專科和碩士研究生在校女生人數佔比均已經超過50%。教育為女性帶來的薪酬回報更為明顯,當學歷提高時,女性能夠選擇的工作範圍得到大幅拓寬,並快速帶動職業發展和收入提升。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擁有碩士以上學歷的女性,平均薪酬較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女性高出68%,這一差異比男性群體高出7個百分點,證明教育水準可以為女性職場競爭力帶來質的變化。

  此外,報告顯示,當被問及“阻礙女性在職場上獲得晉陞的主要原因”時,受訪者認為前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為“女性員工需要花費較多精力照顧家庭”、“女性缺乏外部資源和社會支援”和“女性在高級管理崗位上能力不足”。花費較多精力照顧家庭這個因素引起女性共鳴,選擇比例高於男性14.4個百分點。報告中引用了英國學者湯姆?疏勒提出的“寶拉原理”,該原理認為,大多數女性會被放置在無法充分發揮其能力的職位上,影響了其職業發展。

  BOSS直聘呼籲,女性個體首先需要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對自身價值進行正確評估。僱主應該充分認識到高能力的女性對於組織的績效提升,以及多元化建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最後,社會層面應該充分肯定女性承擔的生育、哺乳和家庭勞動創造的巨大價值,進一步加強制度保障,為女性提供平等的就業權利。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