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電子商務交易超萬億,10兆及以上寬帶接入互聯網的用戶比例超過75%……昨天市政府發布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實施意見》提出3個目標和8項任務,指出北京將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使信息消費成為本市擴內需的新動力、穩增長的新引擎、調結構的新舉措和惠民生的新途徑。
三個目標
目標一
2015年電子商務
交易超萬億
基于電子商務、雲計算等信息平臺的消費快速增長,信息產品和服務對全國信息消費的供給和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信息消費成為本市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到2015年,全市居民信息消費規模達到1100億元;全市信息產品和服務規模超過8000億元,在全國信息消費市場的佔有率達到20%左右;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
目標二
2015年10兆以上
接入用戶超75%
建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到2015年,實現本市光纖寬帶網絡城鄉全覆蓋,使用10兆及以上寬帶接入互聯網的用戶比例超過75%。
目標三
形成放心消費安全消費
良好局面
建立有利于信息消費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促進面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新技術、新業態、新服務不斷涌現,形成信息消費市場健康活躍、監管體係健全完善以及放心消費、安全消費的良好局面,引領信息消費發展潮流。
寬帶接入
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推動全市寬帶接入能力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推進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組織實施TD-LTE產業化及應用示范工程。推進下一代互聯網(IPv6)規模商用,完善下一代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政務網站盡快完成下一代互聯網改造,鼓勵商業網站向下一代互聯網遷移。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規模建設。面向環渤海地區統籌雲計算數據中心合理布局。
居民信息消費產品
升級換代
推出一批符合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使本市成為我國信息消費的引領示范基地和產品創新中心。加快發展移動互聯網、網絡視頻、社交網絡、數字電視等信息服務,促進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平板電腦等新型信息消費終端的普及,推動居民信息消費產品升級換代。啟動大數據應用示范工程,擴大北鬥衛星導航、物聯網等應用示范工程的實施范圍,繼續實施移動互聯網工程和祥雲工程,培育北鬥衛星導航產品、雲終端等信息消費新熱點。
支持開發
可穿戴設備等產品
支持打造一批集新型智能終端、軟件、內容、運營服務為一體的信息平臺,提供面向市民、企業和社會管理的服務。抓好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新型顯示器、新型操作係統、工業雲等重大項目建設,形成新型信息消費產品和服務的產業鏈聯動發展格局。把握新型信息消費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支持開發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雲終端等未來型信息消費產品。
提高公共圖書館
數字化水平
加快推進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服務化,大力發展數字出版、數字音樂、數字音視頻、動漫遊戲、網絡藝術品等數字文化產品。加強公共文化網絡設施建設,提高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數字化水平。建設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跨境電子商務雲,支持文化生產和傳播機構同國內外主流信息平臺建立合作對接機制,擴大本市數字文化產品在主流信息平臺的產品佔有比例。
搭建城市道路
配送信息係統
多舉措促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支持具有信息平臺和物流資源的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提升增值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成為綜合性、國際領先的電子商務企業。建立北京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搭建北京市城市道路配送信息係統,加強對城市貨運保障“綠色車隊”的支撐服務。
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體係。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同本市電子支付企業、物流倉儲企業、第三方信用企業等開展合作。發展新型電子商務業務,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支付業務試點。
推進社保卡一卡通
“一卡多用”
全面提升教育、醫療、食品安全、養老、就業等民生領域的信息化水平。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推進社保卡、市政交通一卡通實現“一卡多用”。加快啟動服務全市、輻射全國的教育雲、健康雲和智慧旅遊工程。到2015年完成1500個智慧社區建設。加快物聯網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實現智能環境監測。政企合作建設交通雲,大力推廣快樂出行、綠色出行,推進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停車管理、出租車、自行車等綜合交通實時信息應用。
規劃大數據
發展戰略
制定全市大數據發展戰略規劃,鼓勵和引導更多公共機構、企業參與北京市政府數據資源網等社會化公共信息資源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創造數據資產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加快制定本市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和開發利用管理辦法,完善市、區縣政府及部門間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機制,加快人口、空間地理、宏觀經濟、法人等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和完善,推動基礎數據庫在全市應用。合理規劃電子政務雲數據中心,支持企業參與建設和運營電子政務雲。
加強信息消費個人隱私保護
高水平構建健康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加強與信息消費有關的個人隱私保護、產品質量和價格管理,創造讓消費者放心的消費環境。積極推進電子發票應用試點工作,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強化重要信息係統的安全防護,提升本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推廣新型信任技術,支持第三方機構組織開展可信網站、可信應用、可信電商的評估和認定。開展信息消費企業信用體係建設試點示范,支持行業協會開展互聯網、電子商務、軟件和信息服務、消費類電子等行業信用體係建設工作。將信息消費領域的網絡交易行為監管、網絡銷售產品及服務質量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打擊盜版侵權行為等納入各相關單位工作重點。
本報記者 孫穎 X133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