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創新創業的成都力量

2015-11-12 09:36:00    來源:經濟日報    

  右圖 2015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第十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開幕。 張全能攝

  左圖 當前,加強創新創業國際交流合作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圖為在2015全球創新創業成都共識圓桌會上,中外多位嘉賓就促進“雙創”展開討論。(資料照片)

  深秋的蓉城,迎來又一場盛會。

  11月9日至11日,2015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第十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在四川成都舉行。這場全國首個全球性創新創業交易盛會,以其“全球性、高端性、全要素”三大特徵,吸引了來自美、俄、法、德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和企業代表,以及眾多國內外高等院校參加。

  在同期舉辦的全球創新創業生態峰會、全球創新創業成都共識圓桌會、全球創業名校高峰論壇、創新創業互動體驗交易等多場高端論壇和對接交易會上,代表們以會議為契機,共同探討在全面深化中歐戰略合作基礎上搭建全球創新創業交流平臺,促進創新創業要素流動和成果交易,以創新推動創業,以創業促進創新,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資源流通 共用機遇

  當前,創新創業已成為全球性的重要議題。放眼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均把創新創業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予以推動。深化全球創新合作、促進全球創新資源良性流動,已經成為事關全球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本共識。

  中國科協副主席陳章良介紹説,今年在世界經濟低迷和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6.9%,保持在7%左右,“雙創”工作為結構調整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的方向。

  正是基於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清醒認識,陳章良分析説,此次舉辦的首個全球性創新創業交易會,必將促進全球範圍內的科技成果、創新創業人才、風投資本、孵化載體等創新創業資源要素的匯聚和交易流通,為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中國我們有250名會員,中國是我們在全球的下一個站點,我們想要不斷拓展在中國的發展。”專程飛到成都參會的歐洲創業與創新聯盟主席阿瓦羅西蒙德布拉斯發表主題演講,同樣高度肯定這次共用創新創業資源的機遇。

  德布拉斯所在的歐洲創業與創新聯盟,是一家主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雙創服務的組織。德布拉斯表示,“歐盟與成都有著良好的關係。成都有高新區、高新産業園,這裡有很多吸引我們創新聯盟來到成都發展的機會,我們也會鼓勵一些中小企業來此尋找商機”。在德布拉斯看來,未來成都與歐盟在物聯網、服務業、健康産業、農業農産品、食品安全等領域有著更多合作機會。

  創新創業無國界,需要整合全球資源。10日,在2015全球創交會的重頭戲“全球創新創業成都共識圓桌會”上,合作、共用等詞彙被嘉賓們反覆提及,引起共鳴。美國摩根山市副市長瑪麗蓮裏布思説:“我們從這次會議上收穫的重要資訊就是合作。這個時代並不是一個純粹競爭的時代,而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創業的時機。”以色列海法市政府戰略規劃與研究部部長加利特蘭德直接負責海法市的創新創業工作,加利特對合作、共用的觀點非常贊同:“我們應該加強合作。海法和成都是友好城市,這將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的合作。”

  創業之城 圓夢之都

  10多天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同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時透露,將搭建青年創新創業、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兩個合作平臺,發揮政府引領作用,為雙方合作提供更好保障,在中國成都設立中韓創新創業園。

  為什麼是成都?“成都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如果説在過去,成都給人留下的是美食、文化及人民幸福生活狀態的話,那麼今天,在‘雙創’的當下,成都這個魅力之城應該加上一個新的標簽,就是成都市正在努力打造‘創業之城、圓夢之都’。”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這樣評價成都“雙創”環境。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新動力和社會繁榮發展的源泉。成都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及時研究制定“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啟動“創業天府菁蓉匯”專場活動,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應。成都正針對創業者在發展中的實際需求,加快形成更多注重實效的創業服務體系和創新支援政策,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和改革紅利,讓大眾創業的力量蓬勃生長,讓萬眾創新的活力持續迸發,早日將成都打造成為“創意天堂、創客天下”。

  而這也正是進入成都的各路創業大軍的共識。“我們非常看好成都,以前就投資了成都的生態環保,成功進入了資本市場。目前,我們在成都投資的目標是100億元的規模,在成都主要落地的幾個區裏,每個區都有差異化的東西。”賽伯樂投資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朱敏介紹説。上世紀90年代朱敏在美國矽谷成功創業,2005年回到國內,創辦了賽伯樂投資集團,並致力於幫助創新創業者共同成長。

  “成都的政策環境、生態環境都非常吸引我,同時成都有大量的優秀人才,這是創新創業的基礎。”朱敏對公司在成都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奧地利技術研究院創新部部長喬治菲林格爾特別看好成都的科教資源:“創業的生態系統有三個方面,被稱作是‘三駕馬車’:政府、行業、學界,就是産學研三方面的合作。”他説,校地協同創新戰略為成都構建了很好的“雙創”環境,“成都高校雲集,這一點,與美國矽谷等地非常相似,正如斯坦福大學是矽谷的靈魂一樣,如何做好高校、地方科技成果轉化,讓高校創新體系融入城市經濟、産業之中,是成都最大的優勢和競爭力”。

  “創業之城、圓夢之都”,是成都的新名片,是成都的新追求,但也名副其實。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8萬戶,同比增長34.4%,高出全國平均水準18.6個百分點;新增註冊資本總額4836.1億元,同比增長94.4%,高出全國平均水準56.2個百分點。

  政府主導 創新驅動

  對於迅遊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年輕創始人袁旭來説,成都是福地。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迅遊公司已成為年銷售收入1.8億元、集網際網路增值服務開發、運營于一體的企業,是國內第一家專業網路遊戲加速服務提供商。公司於今年5月28日正式掛牌創業板交易,成為首家成功上市的四川網際網路企業。

  迅遊公司的迅速發展緣于成都致力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創”工作,積極落實國家、四川省關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大部署,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打造“創業之城、圓夢之都”城市品牌,以創新創業為軸,驅動經濟發展新引擎。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創業,必須在規劃、政策、資金保障、配套服務等方面發揮好主導作用。在這方面,成都市大膽探索,走出了關鍵的三步:一是制定實施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聚焦大眾創新創業重點環節,著力改革創新和工作部署,實施了企業能力提升工程、産業升級牽引工程、區域創新示範工程、校院地協同創新工程、科技人才發展工程、創新環境優化工程六大科技創新工程;二是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創新推出了試行先照後證登記制度、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放寬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試行小額經營社區備案制度和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等;三是加強政策和資金扶持配套,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在人事流動、金融扶持、平臺搭建、大學生創業就業、小微企業扶持、科技人才創新創業資助等方面出臺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的7大類46條政策,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今年2月,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全市創新創業新生態進一步形成,基本構建起覆蓋科技人才激勵、企業創新能力培育、創新載體建設、成果轉化實施、科技金融結合的政策支撐體系。

  目前,成都市擁有各類孵化器122家,孵化面積達到1150萬平方米,基本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培育體系,創新孵化與服務水準居全國前列;建立了債權融資風險資金池和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基本形成“創業融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打造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創業天府菁蓉匯”品牌活動,成為全國知名的創新創業“資本”與“知本”融合對接平臺。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