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創業故事>吳承汯:投身電動車産業 迎接綠能新時代

2015-07-28 11:00:00    來源:台灣網    

  經營著新竹縣湖口鄉一家電動車組裝工廠的吳承汯,當初所學並非電子或機械相關科系,他白手起家,大膽投入陌生的電動車産業。他的創業過程,體現出了“有衝勁、不怕失敗”的創業精神。

  敢衝敢拼 成功全無僥倖

  原任職于金融業的吳承汯,因協助某家車商辦理貸款服務,與電動車産業有了第一次接觸。在車商老闆的盛情邀約下,毅然揮別人人稱羨的金融業,轉戰電動車廠工作一年。後經友人的建議,于2008年晉身電動車代理商,步上創業路。

  “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創業的念頭,只是朋友都説我適合這一行,建議我何不自行創業試試看。”懵懵懂懂創業的吳承汯,與妻子一起在新竹市成立一家店面,初期對經營管理以及財務規劃也只是一知半解。“當初資本額僅設定20萬元(新台幣),以致于後來向銀行融資時處處碰壁,加上營收利潤也曾被錯誤高報,這一路走來其實吃過不少悶虧。”但憑著一股熱忱及不服輸的拚勁,吳承汯努力不懈、多方學習,積極拓展人脈、開展業務,在電動車領域中逐漸站穩腳步、打響名號,在2014年正式轉型,打造一座從研發、生産、銷售、維修一條龍服務的電動車廠,並建立自有品牌。勝翔電動車的事業體規模,自此成型。

  以員工幸福優先 齊心建構低碳家園

  吳承汯歷經多年的磨練,對於創業及管理也有一套自己獨到的經營哲學。他喜歡聘用年輕人,且樂於為員工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場所。“有舒適的環境與和諧的氛圍,員工工作時才會更帶勁、更積極投入。”目前勝翔電動車組裝廠擁有8名員工,平均年齡約30歲。工廠內外,物料、零件皆擺放整齊,即使是大熱天,員工也舒服吹著冷氣工作。吳承汯年輕敢拼,在領軍向前衝之餘,也從來沒有忘記要回頭關心員工、照顧員工,積極履行企業家應盡的基本社會責任。

  吳承汯認為:“在提倡環保綠能觀念的大環境下,政府的支援態度是電動車發展的重要關鍵,過去電動車僅限于醫療器材作為輔具之用,如今則已成為代步的交通工具,雖然目前仍有一些政策問題(例如時速限制)尚待解決,但電動車不會排放廢氣,穩定、安全的特性,加上充電及維修便利,絕對是一個前景相當看好的産業。”

  隨著科技的發展及進步,早期電動車的電池體積大且續航力僅20公里,如今改良後的電池,不僅外型輕薄,續航力更可達50公里,這都是有助於電動車産業大力發展的堅實後盾。吳承汯説,電動車除了本身擁有的環保優勢外,也較一般機車容易維修,對於發展電動車産業而言,整體的工作環境可謂相當優質,除了工作時沒有黑色油污沾手、吸入黑煙的惱人問題外,相較于機車許多機械零件必須經常保養維護,電動車因以電池為主要動力,故障風險及學習技能的門坎亦較低,若能穩步蓬勃發展,將可望成為帶動就業的藍海産業。

  啟動綠引擎 奔向零污染的未來

  吳承汯20多歲就創業當老闆,因此他也鼓勵年輕人一定要勇敢跨出第一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敢衝、怕失敗,其實人生很多事都是衝動來的,創業更是!”吳承汯説,年輕創業者千萬不要畏懼不可知的未來,而是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多數創業失敗的原因都來自於‘沒人脈’、‘缺管理’,所以年輕人一定要走出舒適圈,累積人脈,不要畫地自限,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失敗沒關係,記取教訓讓自己更精進、成長,才是重點。”

  投入電動車産業至今已有7個年頭,吳承汯一手創立的勝翔電動車,營運也持續穩定成長,讓他對這個綠能産業的未來深具信心,也充滿了許多想法及抱負,開始積極建立連鎖加盟的經營體系。吳承汯説,目前勝翔電動車有兩家實體店面,在臺灣各地都有勝翔的代理商,想加盟創業的年輕人,只要先在勝翔組裝工廠實習3個月,學習並熟稔電動車的相關産業知識及維修技術後,再由勝翔協助輔導成立店面,就可以有效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文章來源:臺灣青創會)

編輯:齊曉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