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業者一起創新賺大錢

2016年09月09日 09:33:31    來源:廈門網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本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的主題是“共用大陸改革機遇、共謀兩岸創新發展”,兩岸200多位專家學者、業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解讀“十三五”規劃與兩岸經貿交流新機遇。此次論壇由商務部、國臺辦主辦,臺灣商業總會協辦,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廈門市會議展覽事務局承辦。

第十一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昨日舉行。

  本報記者 詹文

  昨日,第十一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無論是演講嘉賓還是兩岸業者關注的焦點都是“十三五”規劃。他們結合兩岸産業發展實際,分別從宏觀政策和企業經營層面,對兩岸經貿合作新機遇進行探討和交流。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國臺辦經濟局副局長鄭慷、廈門市政協副主席詹滄洲、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參加了論壇。王受文在致辭中説,“十三五”時期,大陸將著力完善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健全對外開放新體制、完善對外開放佈局、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以互利共贏的方式深化兩岸經貿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王受文就推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經貿團體搭臺唱戲,多渠道、多層次地建立和完善維繫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交流渠道。二是地方政府築巢引鳳,為臺資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經營和融資環境,推動大陸臺資企業就地轉型升級、投資中西部地區。三是兩岸企業抱團取暖,在先進製造業、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等領域繼續深化合作水準,共同提高全球競爭力。

  未來要賺大錢 兩岸業者都必須創新

  一位臺灣創業者到大陸當農民,培育出一種櫻桃番茄。正常的櫻桃番茄甜度是3,他種出來的甜度達到10。鄭慷説,我當時就想,他的腰包馬上要鼓起來了,北上廣的五星級酒店馬上就會搶購一空。鄭慷又舉了一個例子,他説,一位臺灣業者來到大陸,發明一種水果保鮮袋,水果放在裏面,常溫下可以保鮮10天,馬上獲得大陸投資者的青睞。

  鄭慷説,“十三五”規劃一再強調創新,要在未來幾年抓住商機,兩岸業者一定要創新。

  上海社科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也認為,“十三五”規劃給兩岸業者帶來發展機遇,但必須創新,需要更新的人才、更新的技術、更新的服務。“現在年輕人當中流行一個詞:小確幸。實際上,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更關注自身的感受和發展,如果能抓住這點,針對年輕人的想法,創新更好的商業模式和産品迎合年輕人,就能帶來發展新動力。”盛九元説,生意越來越難做,錢越來越難賺,這很正常,要找到可以開展合作的切入點就必須創新。

  將重心轉向大陸 瞄準內需市場

  論壇上,與會專家有個觀點高度一致:未來兩岸業者想要賺更多錢,就一定要盯住大陸市場。大陸的消費市場將提供無窮商機。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會長王遼平説,以前,臺商到大陸投資做什麼?加工出口,做國際市場。但今後,特別是“十三五”期間,臺灣企業想要賺大錢,就必須將重心轉向大陸市場,做內需市場。

  在鄭慷看來,大陸經濟韌性好、強力足、迴旋餘地大,擁有聯合國界定的最全的産業門類。“以前,很多企業光盯著美、日、歐市場,做好那些市場就能做到第一,但現在不行了,如果一個企業沒辦法在大陸市場做到第一,就沒辦法做到世界第一。”

  鄭慷説,改革開放頭30年,臺灣經濟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賺得盆滿缽滿;未來30年,臺灣業者還能在大陸迎來第二春,兩岸經貿將實現共同發展。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非常了解臺灣當前的重點産業規劃。他説,目前臺灣有五大重點産業,包括生技醫療産業、綠能産業等,兩岸在産業合作方面要進行産業鏈的分工佈局,認真商討,避免做相同的,或者集中在某個項目,這對雙方都不利。他提出競合方式,避免過度投資,從而促進共同發展。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