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服務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一品創客CEO這麼説

2016年06月28日 09:31:00    來源:一品威客網    

  6月14日,第八屆海峽論壇兩岸創業與創投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行。作為廈門創客空間的代表,一品創客聯合創始人、CEO田承明,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十遊、清科集團董事長兼CEO倪正東、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等多位兩岸創投界大咖同臺,並以“如何創造良好環境,服務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新創業”為主題參與圓桌討論。

一品創客聯合創始人、 CEO田承明

  2009年,田承明從臺灣來到廈門,當任上市公司運營官。目前,在他的運營下,一品創客在孵創業團隊(公司)有220家,其中,臺灣團隊65家,臺灣青年創客超過200人,涉及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文化創意、軟體資訊服務、無人機、機器人、電子商務等領域。

  那麼,作為“兩岸通”的他,又是如何看待當下眾創熱潮?作為早批的來陸臺灣創客,他又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且聽,臺灣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蘇拾忠直接對話一品創客聯合創始人、CEO田承明。

臺灣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蘇拾忠直接對話田承明

  A:如何創造良好環境,服務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新創業?

  Q:環境,不是物理環境,而是創業環境。

  國內很多眾創空間都在比高大上的物理空間。但是,他們沒有真正注意到實質的創業環境。受資訊誤差、媒體誤導等,臺灣青年對大陸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怎麼解決他們的心理,成為重要環節。

  所以,一品創客都會將眾創空間與地方的政策、産業可能性、管理程式等,都會很明白地説給臺灣團隊聽。因為臺灣人非常重視流程和細節,他們對諮詢落差會有恐懼。因為我從上市公司出來,所以,一品創客的流程都是標準化的,而且制度系統化。

  創客團隊進入一品創客開始,就從人的管理到項目管理,都有一套完整的ERP(企業資源管理計劃)。現在,這套系統正在轉變成新的科技計劃,和廈門市科技局、廈門大學合作,推出眾創空間的運營平臺。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讓臺灣青年知道,他來的這6個月路怎麼走?同時,一品創客還會給這些創客團隊製作履歷,記錄他們這6個月孵化的過程。

  第二是創業輔導環境。對臺灣團隊來講,他們來大陸發展是先天不足的。所以,要特別注意後天失調。

  比如,一個在臺灣經營成功的企業,要帶産品來大陸。首先,産品接地氣的問題,沒法解決。其次,行銷手段的問題,臺灣主要適應于網站、Facebook,但是,在大陸最應該學習的是微信行銷,但這塊他們都是陌生的。

  

乒乓球世界冠軍鄧亞萍到一品創客海滄孵化基地參觀

  所以,一品創客在創業輔導環境的營造,和其他空間不太一樣。很多創客空間都會標榜大咖分享,但是,一品創客請的是小咖。這些小咖都是市場上的渠道導師。他們會告訴團隊怎樣在最短的時間讓渠道能夠銜接你的産品,然後去調整你的産品。

  最近,一品創客幾個成功的案例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大陸做的,基本和臺灣做的業務模式180大轉彎。

  你在臺灣做産品,你到大陸就不要做産品,要去做服務。如果你是做服務,請你想辦法升級做;如果你在臺灣做品牌很成功,那麼請你來大陸做生態。只有你懂得了這四個環節的成長,你來大陸才有機會。

  因為大陸整個供應鏈環節,還有一些需要臺灣細膩産品去彌補的地方。而這也是臺灣團隊要好好把握的一個機會點。

  所以,怎麼將他們心理環境、創業輔導環境經營好,是一品創客一直在做的事。我們也很努力地希望,臺灣團隊在大陸的發展不要辜負政府的好意,以及我們這些創客空間人的好意,讓他們這些的創意能夠在大陸生根,變成生意。

  

Allin臺灣正品跨境電商購物平臺上線

  A:臺灣創客來大陸,有哪些心態需要調整?

  Q:第一個要調整:臺灣的標簽不是你市場的保障。

  有些團隊來大陸喜歡標榜自己“臺灣”,這樣可能會在資本對接時遇到麻煩。首先,這讓資本覺得你不接地氣,其次,他們不知道你會在大陸呆多久,所以,資本會猶豫。

  我們經常和臺灣團隊講,你的産品才是讓市場真正接受的東西,而不是你臺灣的這個背景、標簽。很多團隊常在做簡報時,會很習慣説,我在臺灣很牛,我在臺灣做了什麼。其實,這些都不需要講這麼多。

  這也就講到第二個需要調整的方面,即行銷手段和産品調整。我們輔導團隊都會強調,産品兩個月內要儘快進入市場。這個也是大陸的特色——“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也是臺灣團隊一直想不通的事。那就是要儘快進入市場,讓市場來驗證你的産品,你在大陸才有機會。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